在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認定問題上,我國刑法理論界大致存在兩種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當販賣毒品的買賣雙方意思達成一致,也即雙方達成買賣契約的,就應當認定為構成既遂。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販賣毒品罪以毒品實際上轉移給買方為既遂,如果行為人沒有實際交付毒品,而僅與他人達成協議,不能認為販賣毒品行為人構成販賣毒品罪的既遂。司法實踐中,對于販賣毒品罪既未遂的區分,司法機關掌握的標準也不統一,嚴重影響了法律的正確、統一適用。
(一)先“買”后“賣”,“出賣”是核心
兩種觀點迥然相異,根本在于對販賣毒品罪中“販賣”行為構造認識上的分歧。觀點一實際上將販賣行為的構造理解為“有償轉讓”或者“為賣而買”兩種并列的行為類型。那么,行為人在為有償出售毒品為目的而購買得毒品,就表明其販賣毒品的行為已實際完成,充足了販賣毒品罪構成要件,故將其認定為販賣毒品罪既遂。但筆者認為,將販賣行為構造作如此理解犯了邏輯錯誤。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所謂販賣,是指“買進貨物后再賣出以獲取利潤”。可見,販賣實際上應當包括“買”和“賣”兩個行為階段,以賣出為目的而買得僅僅是販賣行為第一個行為階段。完整的販賣毒品行為應該是以販賣為目的購得毒品,然后再將毒品賣出。行為人在買毒后未能將毒品順利交付給其他購毒者,販賣毒品實行行為不能認為已完成,當然不能認定為犯罪既遂。觀點一將作為販賣行為中的一個行為環節———“買”視為販賣行為的獨立行為類型之一,將行為階段與行為類型混同,在邏輯上是難以成立的。
從嚴格意義上講,販賣應為必須包含買和賣兩個行為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行為環節,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販賣。那么,以非購買方式,如通過盜竊、拾撿等方式取得毒品,而后將毒品賣出的行為又該如何認定呢?筆者認為,上述情形也應當認定為販賣毒品行為。理由如下:
首先,將以非購買方式取得毒品后,出售給他人認定為販賣毒品罪有立法依據。按照我國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條規定:“依法從事生產、運輸、管理、使用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走私、販賣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國家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販賣毒品罪)的規定定罪處罰。”依照該規定,上述人員所提供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往往也非通過購買方式取得,但刑法仍然將其認定為販賣毒品,這表明立法者事實上承認了以非購買方式獲得毒品后賣出可以構成販賣毒品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最新想要購買二手房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4兩個公司成為采購供應商的形式是什么
2021-02-10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轉讓質押股權由誰來擔責
2020-12-19判3年多久可以申請假釋
2021-01-12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0-11-25怎么中止孩子的探望權
2021-01-23男子只辦婚禮沒登記,婚姻是否有效
2020-12-25剛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2-14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簽訂賣房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與中介公司打交道需要注意什么
2020-11-12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