誣告受賄罪該怎么辦
如果被人到司法機關誣告有受賄的行為,第一時間應該要收集相關的證據,然后向公安機關進行報告,反告對方的誣告罪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誣告陷害罪的認定
本罪與錯告的界限
本條第3款規定:“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款規定。”所謂錯告,是指錯誤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實的告發行為。所謂檢舉失實,是指揭發他人罪行,但揭發的事實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為。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這就把誣告與錯告在性質上清楚地區別開來了。誣告與錯告,在主觀方面有著質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屬于犯罪行為;后者則是由于情況不明,或者認識片面而在控告、檢舉中發生差錯。由此可見,是否具有誣陷的故意,是區分誣告與錯告的最基本的標志。
本罪與一般誣告陷害行為的界限
兩者都具有捏造事實、誣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誣陷的內容、目的和性質,又各不相同:誣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實,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處罰,而一般誣陷行為僅限于捏造犯錯誤的事實,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種行政紀律處分,因此,從性質上講一個是犯罪,一個是違法。對一般誣陷行為,可根據不同情節和后果,分別給予行政處罰、紀律處分或者批評教育。
本罪與誹謗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點表現在都是捏造事實,而且誹謗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實。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譽。
2、主觀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壞他人名譽。
3、客觀行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后者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并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就構成誹謗罪。
本罪與報復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表現為陷害他人,主要區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權利。
2、對象不同:前者的對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對象是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與舉報人。
3、主體不同:前者是一般主體;后者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4、行為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后者表現為濫用職權、假公濟私,進行報復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報復的目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了報復陷害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利用職權、捏造犯罪事實,并向有關機關告發的,完全符合誣告陷害罪的特征,應定誣告陷害罪,不定報復陷害罪。
如果被人捏造事實誣告貪污的,可以根據誣告的行為作出相應的對策,如果誣告行為造成損害的可以反訴對方。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子郵件證據是如何認定效力的
2021-01-11農民工工傷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20民間送養行為是否違法
2021-01-27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別人拿你的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23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權利
2020-11-29關于熊孩子小區內刮花車案件分析
2021-03-15為避車造成側翻致路人受傷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10保險代理公司管理規定制度有什么
2021-01-02土地出讓合同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192020養殖場拆遷補償內容有哪些
2021-02-01公攤面積算不算房屋拆遷補償安置面積
2021-01-12多年居住的房子被拆遷方說是“違建”,拆除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2020-11-17在舊房拆遷中怎么來認定被拆遷人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