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補償款糾紛的處理原則是怎樣的呢?如何處理征地補償款糾紛呢?請大家閱讀下面的文章了解有關征地補償款糾紛的知識。
征地補償款糾紛
處理原則
1 民主議定原則與合法性原則。村民會議包括村民代表大會和村民委員會 討論的決定、決議,都應遵循《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所規定的民主議定原則,做到程序合法。同時,所作出的決定或決議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相抵觸,不得違背我國法律法規禁止性條款,侵犯村民合法的財產權利。在尊重村民自治權的前提下,村民成員收益分配的確定應當平等。
2 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根據《民法通則》第四條所規定的公平原則,在民事主體之間發生利益沖突時,要以權利和義務是否對等來平衡雙方的利益。審理此類案件時,人民法院應將村民對村集體所盡義務的履行情況作為其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權的一個重要方面予以考慮。
征地款的分配處理:根據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國家征收土地依法應給予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屬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這幾項費用除了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明確規定為所有者所有外,其他兩項費用一般都由征地者將此款發放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這些費用如何使用和分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往往以“村民自治”為由在征地款的管理和使用以及分配的問題上隨意性比較大,按照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村集體是一個自治組織,有權決定分配方案。但對經過村民會議形成的分配方案的司法審查應當是程序的合法性審查還是應包括其內容的合法性審查,實踐中存在著分歧意見。有人認為征地款分配是一個村民自治的問題,只要其程序合法,則法院不應當干預。
另一種意見認為對分配方案的審查不但要進行程序的合法性審查還要進行內容的合法性審查,理由是村民自治不能違背國家法律的規定,依據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筆者認為,上述觀點的分歧實質在于法院對村民自治中的違法行為應否進行干預的問題。村民自治是村集體依法所享有的對本村事務的自我管理權,村民自治應當依法進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二手房買賣10大技巧攻略需掌握
2021-03-11承諾什么時候送達才有效?
2020-12-26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是什么
2021-02-18我國現行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制度是怎樣的
2020-12-29公司在合同期內要辭退員工應該有補助嗎
2021-03-22商標注冊絕對禁止條件
2020-12-01交通事故肇事者應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12商品房拆遷如何安置
2020-12-22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一方死亡了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2-06如何去法院辦理提存
2020-11-23質押關系還是保管關系是怎樣的
2021-01-15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要不要賠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