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0日,33歲的孕婦丁燕因下腹痛2小時,入住上海某醫院待產。入院診斷:懷孕40周零3天。診療計劃:完善各項輔助檢查,加強母兒監護,可陰道試產。1月22日13時51分,丁燕自然分娩一男嬰,醫生即給予患兒氣管插管加壓用氧后,轉送兒科病房繼續搶救治療。男嬰出生32小時后,因病重搶救無效死亡。尸檢報告:臨床為孕40周零5天,產后30分鐘出現嘆息樣呼吸,出生后32小時死亡。
丁燕夫婦認為醫院在診療中有過錯,遂于2007年2月13日起訴到法院,訴稱自懷孕后始終在醫院例檢,產前檢查報告均無任何異常。2007年1月20日凌晨,懷孕足月出現臨產現象,被送至該醫院待產。家屬考慮到產婦系高齡且臨產癥狀不穩定,遂在21日下午向醫生請求施行剖宮產手術遭拒。22日凌晨4時左右,丁燕生產仍然困難,家屬遂向當班護士告知無力分娩,再次請求施行剖宮產手術,醫護人員均未理睬。在產程中,胎兒有缺氧指征提示,且逐漸加重,但現場沒有醫生對產婦的產程進行監測,以致未及時施行剖宮產手術搶救胎兒,導致胎兒出生后即被診斷為“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出血”,出生僅1天的嬰兒終因搶救無效死亡。丁燕夫婦認為醫護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嚴重違反診療常規,無視患者選擇分娩方式的權利,對患者生命健康極端漠視,提出醫療費、嬰兒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尸檢費和精神損害撫慰金50余萬元的賠償。
法庭上,醫院對丁燕入住醫院事實無異議,但聲稱周六、周日如果孕婦不是急診,不是必須行剖宮產手術的,醫院不允許行剖宮產手術。丁燕入院后未呈現剖宮產手術指征,診療過程是符合常規的,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在鑒定報告出來后,醫院又稱雖構成醫療事故,但不同意丁燕夫婦提出的賠償比例,要求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處理。
案件審理中,法院向丁燕夫婦釋明以繼承人身份起訴,請求權基礎是嬰兒作為自然人與醫院有權利義務關系,而丁燕與醫院的糾紛,屬另外法律關系可另案訴訟,丁燕夫婦表示認同,在本案中不再主張丁燕的損失。
根據醫院方的申請,法院委托醫學會對醫療行為是否構成醫療事故進行司法鑒定。醫學會出具鑒定書中闡述:孕婦33歲,經不孕癥治療后懷孕,胎兒珍貴,孕婦臨產后胎心一度減慢,未引起醫護人員重視;尸檢病理報告死亡原因為新生兒肺透明膜病伴出血。從整個產程情況看,孕婦自臨產初即開始胎心減慢,缺氧時間長,也可引起這種病理變化,而非胎兒先天性肺發育不良所致。該病例新生兒死亡,與產程中胎兒窘迫,未采取縮短產程措施有因果關系,嬰兒與醫院的醫療爭議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
法院認為,鑒定認定雙方的醫患糾紛構成了醫療事故,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有關規定,賠償范圍和賠償比例以法院確定為準。根據鑒定指認醫院過錯責任程度,而丁燕夫婦要求全額賠償的訴稱過高,所主張的醫療費、喪葬費、尸檢費符合有關法律規定,死亡賠償金應包含在精神損害撫慰金之內,賠償比例應確定為70%為宜。遂判決由醫院賠償丁燕夫婦醫療費、喪葬費和尸檢費14027.25元,另外賠償丁燕夫婦精神損害撫慰金6.2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哪些三維商標不能注冊為立體商標
2021-01-07店鋪轉讓交易沒有達成但是被別人收了款怎么辦
2020-11-24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5操縱股票市場是什么罪
2020-11-18交通肇事可以假釋嗎
2021-01-31干涉老年人婚姻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20合作關系是否可以有競業限制
2021-01-25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3-25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如何才能正確的規避購房交易中風險呢
2021-02-03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如何處理勞動爭議
2021-01-04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人身保險具體有哪些類型
2021-03-22保險合同代簽名訴訟舉證方要如何舉證
2021-01-01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