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受益人)在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后,可能出于種種原因而轉讓其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保險是依存于房屋,不能離開房屋而單獨存在的,而購房者享有保險金的請求權,在購房者(受益人)轉讓房屋時,這也就產生了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的保險金請求權轉讓的問題。因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屬為第三人利益合同,因此本文仍從為第三人利益合同入手,分析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購房者因轉讓房屋而產生的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的權利轉讓問題。
(一)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權利轉讓問題
在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的權利,依第三人利益合同而成立。第三人權利的內容,依當事人間的合同而定,第三人不得加以變更。第三人因為第三人利益合同對于債務人有直接請求給付的權利,在合同所定的范圍內,享有債權人的一切權利,從而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對其債權進行讓與、抵銷、更改或者免除,不過第三人只是債權人,而非合同的當事人,即使合同有撤銷的原因,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給付不能,也不能撤銷或解除合同。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從一定意義上說,合同的當事人和合同權利人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分離,合同的當事人還是訂約的雙方,而合同的權利大多轉由第三人承受,第三人對其在合同中的權利有依法轉讓的權利。那么在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作為擁有保險金請求權的受益人(購房者)也就有了轉讓合同權利的權利。
但最終保險賠償是由保險人來支付的,那么這一轉讓行為也就產生了一個對保險人產生效力的問題,這就涉及到了權利轉讓如何產生對外效力的問題。
在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因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對于房屋具有附屬性,購房者轉讓房屋,也就必然產生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的權利的轉讓。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做出了這樣的規定:“在保險期間內,如建筑物發生轉讓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及時書面通知保險人,經保險人在保險憑證上進行批注后,該受讓人成為被保險人,享有被保險人在本保險合同下相應權益。”
(二)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合同權利轉讓制度的思考
1、現行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批注的含義分析
按照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規定,因建筑物的轉讓而產生的保險合同中的權利的轉讓要經保險人批注。批注有要求經保險人同意和僅起到通知作用的兩種情況,那么這里的批注是同意還是僅起到通知作用呢?
要求經保險人同意的情況是為了防止因建筑物的轉讓而產生責任風險的變化。如果建筑物的轉讓不會引起保險人責任風險的變化,那么這里的批注應當是僅要求的是一種通知。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對保險責任和免責范圍規定如下:
保險責任范圍:保險合同中載明的、由投保險人開發的建筑物,按規定的建設程序竣工驗收合格滿一年后,經保險人指定的建筑工程質量檢查機構檢查通過,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因潛在缺陷在保險期間內發生下列質量事故造成建筑物的損壞,經被保險人向保險人提出索賠申請,保險人按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修理、加固或重置的費用:(一)整體或局部倒塌;(二)地基產生超過設計規范允許的不均勻沉降;(三)陽臺、雨篷、挑檐等懸挑構件坍塌或出現影響使用安全的裂縫、破損、斷裂;(四)主體結構部位出現影響結構安全的裂縫、變形、破損、斷裂。正常使用:是指按照建筑物的原設計條件使用,包括但不限于:(1)不改變建筑物主體結構;(2)不改變使用用途;(3)不超過設計荷載。潛在缺陷:指在竣工驗收合格滿一年后,保險人指定的建筑工程質量檢查控制機構檢查時未能發現的引起建筑物損壞的缺陷,包括勘察缺陷、設計缺陷、施工缺陷和建筑材料缺陷。建筑物的損壞:指投保人交付給被保險人的建筑物出現結構損壞或滲漏。投保人交付時的建筑物含裝修、設備、設施的,該裝修、設備、設施因前述結構損壞或滲漏造成的損壞,也在建筑物損壞范圍內。主體結構部位:指建筑物的基礎、墻體、柱、梁、樓蓋、屋蓋等。修理、加固費用:包括材料費、人工費、專家費、殘骸清理等必要、合理的費用。除外責任:下列原因造成建筑物的損壞,保險人不負責賠償:(一)投保人、被保險人的故意行為;(二)戰爭、敵對行為]軍事行動、武裝沖突、罷工、騷亂、暴動、恐怖活動;(三)行政行為或司法行為;(四)被保險人使用不當或改動結構、設備位置和原防水措施;(五)核輻射、核裂變、核聚變、核污染及其他放射性污染;(六)雷電、暴風、臺風、龍卷風、暴雨、洪水、雪災、海嘯、地震、崖崩、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災害;(七)火災、爆炸;(八)外界物體碰撞、空中運行物體墜落;(九)建筑物附近施工影響。對于下列各項,保險人不負責賠償:(一)在對建筑物進行修復過程中發生的功能改變或性能提高所產生的額外費用;(二)人身傷亡;(三)被保險人在入住后添置的包括裝修在內的任何財產的損失;(四)任何性質的部接損失;(五)本保險合同載明的免賠額。其他不屬于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一切損失和費用,保險人也不負責賠償。
從上面的保險責任和免責范圍可以看出:建筑工程質量保險承保的只是工程的內在質量問題,凡是由外在原因所引起的損失是本保險所不承擔的。從這我們可以推出:建筑物的轉讓是不會引起保險人責任風險的變化的,退一步說,即使是受益人發生了變化,而真的引起了風險的加大,因有受益人通知義務的規定保險人對這種風險的變化也是不承擔責任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里的批注應當是僅起到通知作用。
2、批注是否有存在必要的思考
在現行的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所要求的批注僅是起到一種通知作用,因為事故發生時的保險賠償請求權,必竟是一種債權請求權,
債權轉讓要產生對外效力,綜合各國的不同的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模式:
第一,債務人同意原則。債權的讓與必須經債務人同意,否則不產生效力。
第二,讓與通知原則。債權讓與雖不必征得債務人的同意,但必須將債權讓與事實通知債務人,方對債務人產生效力。也就是說,債權讓與合同不必為通知即可在讓與人和受讓人間產生效力,讓與通知并非是債權讓與合同的生效要件,但卻是對債務人產生拘束力的前提條件,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即是做出了這樣的規定。
第三,債務人知悉原則。它是指債權讓與原則上應通知債務人才能對其發生效力。也即,對債權讓與的事實,債務人無論以何種方式知到,均對其產生效力,從而可以避免債務人明知債權已讓與仍以未接到通知為由惡意向原債權人清償等有違誠實信用的情形的發生。德國民法典和意大利民法典即做出了這樣的規定。
第四,讓與通知及債務人承諾原則。《日本民法典》第467條第1款規定,指定債權的讓與,如讓與人未通知債務人,或未經債務人承諾,不得以之對抗債務人及他第三人。
我國的《合同法》第80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由此可見我國的《合同法》采的是讓與通知原則。
債權讓與要通知債務人,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因債務人不知道債權已經轉讓而仍向原債權履行而損害到債權的受讓人的利益。在保險合同中,主要是防止因保險人不知保險金的請求權已經轉移而仍向原權利人給付,而導致現在的債權人的利益受損。
在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因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對于房屋具有附屬性,在建筑物的所有權發生變動的情況下,會產生建筑工程質量保險的賠償請求權轉讓。
而建筑物作為不動產,有其特殊的所有權發生變動時的公示原則。“物權具有絕對排他的效力,其得喪變更須有足由外部可以辨認的表征,始可以透明其法律關系,減少交易成本,避免第三人遭受損害,保護交易安全。此種可由外部辨認的表征,即為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所謂物權公示原則,是指物權的各種變動必須采取法律許可的方式向社會予以展示、以獲得社會的承認和法律保護的原則。”
對于不動產物權公示的理論,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公示對抗主義:所謂公示對抗主義,是指法定的公示方法只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對抗要件,不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也就是說,當事人一旦對不動產物權的變動達成合意就具有物權變動生效的效力,物權的公示手段僅只是具有對抗的效力,即不經過登記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
第二、公示要件主義:所謂公示要件主義是指不經過公示,當事人間不發生不動產物權變動的效力,在公示要件主義中,導致不動產物權最終變動的是公示形式,這一公示形式則是登記。
我國的物權法對于不動產的所有權的變動采的是登記生效主義,即只有進行產權變動的登記才發生不動產所有權變動的效力。這與動產物權相比,更容易確定產權的所有人。
從保護工程質量保險中的作為受益人的購房者的利益和方便交易的原則出發,筆者認為通過與我國的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登記生效原則相結合對工程質量保險進行適當的安排,在受益人轉讓房屋時可以實現自由的轉讓工程質量保險中的保險金請求權的確良權利。
首先,是對工程質量保險中的權利的自由轉讓制度的安排。在保險實務中,受益人的指定有以下幾種具體方式:其一,指定一個受益人:指定一個受益人是指在書面保險合同“受益人”一欄中,明確一個受益人。其二,指定幾個受益人,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幾個受益人可以同時受益。此時,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確定受益份額;沒有確定受益份額的,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額享有受益權。這里說的是“可以”確定受益份額,而不是“必須”確定受益份額,因為如果不確定受益份額,受益人就必須按照相等份額確定受益權。另一種是幾個受益人可以先后享有受益權。在這種情形下,就出現了“后繼受益人”的概念:在所指定的幾個受益人中,存在著受益的先后順序,順序在后的受益人只有在其前位受益權消失的情況下,才享有受益權。其三,不列明具體的受益人,只規定確定受益人的方法。其四,沒有指定受益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未指定受益人,則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受領保險金就成為被保險人的權利。在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我們可以采用上述第三種指定受益人的方法,對受益人對不具實名,只將受益人定為建筑物的所有人。在被保房屋進行轉讓時,由房屋的出讓人將保險憑證交給受讓人,就可以代表工程質量保險中請求權的轉讓,不需要通過保險人的同意或通知保險人,即可以對保險人產生效力。這主要是基于上面對工程質量保險承保責任的分析做出的安排,因為受益人產生變動不會對建筑工程質量保險的責任風險產生影響。
其次,發生保險事故時,受益人證明自己合法身份的制度安排。這主要是防止因對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中的權利自由轉讓而可能發生的索賠時,保險人因不知受益人變更而錯誤賠付的問題。結合我國對于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登記生效主義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做出這樣的約定,在發生保險事故進行理賠時,受益人需持有被保房屋的合法的產權證明、本人的合法的身份證明和保險憑證,才能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受益人,保險人才能進行賠付。因我國對于房屋的轉讓采登記生效主義,只有進行了產權的變更登記房屋的轉讓才生效,因此持有合法的產權證明和身份證明,便可以證明自己的房屋所有人的身份。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保險人錯賠現象的發生。
做出這樣的制度安排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可以使購房者轉讓房屋更為方便,而且也不會出現保險人賠錯對象的問題,這更有利于購房者利益的維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了解除勞動合同就不能再要求公司賠償嗎
2020-11-30旅游被強制買東西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2020-11-22行政賠償案件是否需要繳納案件受理費
2021-02-11貸款擔保一定要抵押物嗎
2020-11-22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發現對方可能拖欠貨款怎么辦
2021-03-1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合同債權保全特點有哪些
2021-02-06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車禍后保險公司拒賠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