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能否構成詐騙罪的主體
我國現行法律未規定單位犯詐騙罪,但高管人員以單位名義,為謀取單位利益實施詐騙行為屢見不鮮。
作為單位負責人,為單位的利益,以單位的名義實施詐騙行為,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可以說,高管的行為是單位行為。但法律沒有規定單位可以構成詐騙罪的主體,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單位詐騙不構成犯罪。
二、為單位利益詐騙如何追責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行為,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至10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的規定追究上述人員的刑事責任;數額在20萬至30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追究上述人員的刑事責任。
三、單位能成為合同詐騙罪的主體嗎
合同詐騙罪主體在我國《刑法》中有一個發展過程。根據1979年《刑法》的規定,利用合同進行詐騙活動構成詐騙罪的只能是自然人。但隨著形勢發展,在實踐中出現了大量的法人或單位利用合同實施詐騙犯罪的情況。為此,《最高人民法院解釋》中對單位合同詐騙犯罪的形式予以了肯定,但在處罰上仍規定只處罰單位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F行《刑法》總結司法實踐經驗,規定合同詐騙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凡年滿16周歲的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單位亦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
單位合同詐騙罪是指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的名義,為了單位的利益,經單位決策機關或決策人同意,利用合同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單位作為合同詐騙的主體,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單位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員對該單位在對外交往中的合同詐騙行為是明知的、默許的或指使的;二是非法所得歸單位所有或基本歸單位所有,如用于發放工資、獎金、集體福利或進行其他經濟活動,或進行其他違法犯罪活動。
單位是不可以作為詐騙罪的犯罪主體,但要是屬于特殊的詐騙罪,即合同詐騙罪來講的話,則情況就不同了,此時允許單位構成此罪。而由于詐騙罪與合同詐騙罪的罪名不同,自然法律中規定的處罰也是不一樣的。
詐騙罪司法解釋是什么?
借錢不還算犯法嗎,借錢不還能否構成詐騙罪
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工地無固定工資工傷如何賠付
2021-01-02不服專利復審決定的具體救濟怎么做
2021-01-10物權法對主物,從物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9吸毒又販毒怎么判
2020-12-09繼女應承擔繼母的贍養費嗎
2021-01-06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1-13剛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2-14刑法中自首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1-07如何書寫一份有效的遺囑
2020-11-09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擔保合同連帶責任無效的依據有哪些
2021-03-11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1-30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偽造保單該如何報案
2021-03-03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