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這種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的行為不屬于可訴的具體行政行為,因此判決駁回了駕駛員的訴訟請求。
日前,北京一樁交通事故中,公安交通管理機關認定機動車駕駛員負有責任,該駕駛員面臨坐牢的危險。該駕駛員針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審理后認定,公安機關這種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的行為不屬于可訴的具體行政行為,因此判決駁回了駕駛員的訴訟請求。消息傳出,引起很大反響。
小編認為,法院駁回駕駛員訴訟請求的思路是錯誤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思路,很可能是依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看看,責任認定書顯然是證據或者鑒定結論,你能對證人證言、鑒定機構提起行政訴訟嗎?我說,這種看法過于機械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條規定:“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六條規定:“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處理所管轄的區域或者道路內發生的交通事故”。
由此可見,公安機關是惟一有權在所轄區域調查、認定交通事故原因、責任的職能部門。公安機關進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履行法定職責,是一種積極的法律行為,具有嚴格的地域性和職權專屬性。而提出證據、鑒定結論則是普通的機構或個人就可作出,并非唯一。再則,鑒定結論一般不受行政區域的限制,無地域性,同時不需要主動作出,依申請才作出,是消極法律行為而非法定職責。
另外,公安機關在進行事故責任認定時,可就專門性問題委托技術機構進行鑒定,例如《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當事人生理、精神狀況、人體損傷、尸體、車輛及其行駛速度、痕跡、物品以及現場的道路狀況等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勘查現場之日起五日內指派或者委托專業技術人員、具備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檢驗、鑒定。”而一般的鑒定結論、證據則不需要再委托其他機構來鑒定。所以,公安機關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是鑒定結論,而是具體行政行為。
這種認定,本質上是一種行政確認行為,即行政機關依法認定并公開宣告某種法律事實或某種法律關系是否存在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給他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益嗎
2020-12-02岀資人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0-12-04第三方支付的各方主體都有誰
2021-01-03施工合同無效需要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2021-01-08丈夫因賭博欠下的賭債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01自書遺囑的有效條件
2021-03-10老公與其他女人同居 是否構成重婚罪(以夫妻名義生活沒有領結婚證)
2021-03-05工傷可以申請仲裁解除無無期有賠償嗎失業金能不能拿到
2020-12-18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注銷房產抵押手續
2021-01-27在商場內滑倒受傷后怎么辦
2021-01-11已登記的地役權轉移登記的情形
2021-01-15占用河灘地如何處罰
2021-02-12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入職體檢屬不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28工作2年沒簽訂勞動合同,被辭退怎樣賠償
2020-12-17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試用期過了卻沒有績效工資合法嗎
2020-12-16勞動糾紛過多久失效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