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騙取貸款與信用卡詐騙的行為會嚴重擾亂社會正常的金融秩序,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是法律所不容的。那么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講一講他們倆的定義,有利于大家對這兩種罪有最基本的了解,同時也是警醒大家不要知法犯法。
一、騙取貸款罪的定義
騙取貸款罪,是指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本罪的法定刑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本罪不同于貸款詐騙罪。
二、信用卡詐騙罪的定義
根據刑法第196條規定,信用卡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信用卡管理法規,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偽造的、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惡意透支的方法進行詐騙活動。信用卡詐騙罪是詐騙犯罪的一種,該罪和詐騙罪之間是特別法和一般法的關系,信用卡在該罪中是犯罪工具,而不是犯罪對象。行為人以信用卡作為犯罪工具進行詐騙活動的,按照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則,以本罪定罪處罰。 因此,信用卡詐騙罪,簡言之就是利用信用卡體現的信用所實施的詐騙犯罪活動。
三、信用卡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財產所有權。
2.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采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自然人可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
4.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為人主觀上還必須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間接故意和過失犯罪不能構成本罪。在此應指出的是,在信用卡詐騙罪的各種行為中,行為人因行為不同,其犯罪故意 也各有其特定內容而不盡相同。例如,使用偽造的信用卡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進行詐騙犯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明知是偽造或者作廢的信用卡,否則,不能構成本罪。在信用卡透支的情況下,區分善意透支與惡意透支,也應當從行為人的故意內容來分析,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則是惡意透支,反之,則是善意透支。
對這兩種罪的定義應該很清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非法占有別人的財產是不道德的,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現在越來越猖獗,成為所有涉金融犯罪中最突出和最為嚴重的問題,我們要擦亮雙眼不要被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騙取貸款罪數額多少可以立案追訴
借款詐騙罪的認定標準是怎樣的
信用證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多少分貝為噪音擾民
2021-02-16購買使用盜版產品算侵權嗎
2021-01-14喪偶后原婚姻關系是否有效
2021-01-04私營企業要求的最低人數是多少
2021-01-04利用支付寶與銀行卡的綁定盜刷銀行卡構成何罪
2021-03-02執行排除妨害糾紛有哪些難點
2021-01-13房屋裝修拒不履行裝修合同怎么辦
2021-03-26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離婚時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1-31"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車禍受傷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0-12-21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保險公估人業務分為什么
2021-02-02全權代理有怎樣的效力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