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分別是我國刑法中的兩個罪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的區別有哪些?想要判斷這兩種罪行的區別,可以從集資的目的用途、經濟狀況、造成的后果、以及歸還的能力來判斷。下文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了四種區分方式,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犯罪的主觀故意不同,集資詐騙罪是行為人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意圖永久非法占有社會不特定公眾的資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行為人只是臨時占用投資人的資金,行為人承諾而且也意圖還本付息。
1、從籌集資金的目的和用途看,如果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用于生產經營,并且實際上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資金也是用于生產經營,則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用于個人揮霍,或者用于償還個人債務,或者用于單位或個人拆東墻補西墻,則定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從單位的經濟能力和經營狀況來看,如果單位有正常業務,經濟能力較強,在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時具有償還能力,則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單位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者已經資不抵債,沒有正常穩定的業務,則定集資詐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3、從造成的后果來看,如果非法籌集的資金在案發前全部或者大部分沒有歸還,造成投資人重大經濟損失,則定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非法籌集的資金在案發前全部或者大部分已經歸還,則定集資詐騙罪的余地就非常小,一般應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4、從案發后的歸還能力看,如果案發后行為人具有歸還能力,并且積極籌集資金實際歸還了全部或者大部分資金,則具有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如果案發后行為人沒有歸還能力,而且全部或者大部分資金沒有實際歸還,則具有定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性。
這兩者看似相似,然而其本質存在很大差異,而且對于處罰量刑也有很大區別。這兩種罪名最明顯的區別是犯罪者意圖不同,集資詐騙罪是采用欺詐的手段想要非法的永久的占有他人財產,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犯罪者是想要暫時的挪用他人財產,并非永久不歸還。
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
非法集資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非法集資罪立案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務員參與嫖娼是否會被開除
2021-02-03小區撞到人怎么認定責任的
2021-01-18工地工人沒有合同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1-02-15冒充別人的商標應該怎么處罰
2020-11-18男女之間是什么法律關系
2020-12-13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什么情況下繼承權會喪失
2020-12-18被財產保全了銀行卡還能用嗎
2021-01-12去境外務工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09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調崗方式有哪些
2020-11-16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在公司干了八年,辭工有補償嗎
2021-02-22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個人雇主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0-11-30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產險投保指南
2021-01-22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1-20城中村拆遷補償標準能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標準嗎
2021-03-02拆遷補償款屬于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