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眾共同犯罪和聚-眾犯罪有什么區別
聚-眾共同犯罪是由首要分子組織、策劃、指揮眾人所實施的共同犯罪。認識聚-眾犯罪是認識聚-眾共同犯罪的前提。聚-眾犯罪是由首要分子組織策劃、聚集糾合多人所實施的犯罪。“聚-眾”是實施犯罪的形式。
聚-眾犯罪有如下特點
(1)參與人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必須有首要分子,即在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必須有三人以上參與,參與人可能隨時增加或減少,而非處于固定狀態。參與人雖為三人以上,但參與人不一定是犯罪人。
(2)行為的公然性。聚-眾犯罪由于人多勢眾,常使犯罪處于可見可聞的情況,首要分子正是要利用這一?點來實現自己的犯罪意圖。
(3)行為的多樣性。由于參與人復雜,使得聚-眾犯罪行為呈現多樣性的特點。
聚-眾犯罪與聚-眾共同犯罪不是等同的概念。根據刑法規定,聚-眾犯罪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屬于共同犯罪的聚-眾犯罪。如刑法第317條第2款規定的聚-眾持械劫獄罪,其首要分子、積極參加者與其他參加者,都具有共同犯罪故意與共同犯罪行為,均應承擔刑事責任,因而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
另一類聚-眾犯罪是否屬于共同犯罪,則要依案件的具體情況而定。例如,刑法第291條規定的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刑法規定只處罰首要分子,故只有首要分子的組織、策劃、指揮行為是犯罪行為。當首要分子為二?人以上,共同組織、策劃、指揮聚-眾犯罪時,構成共同犯罪自不待言。但當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時,就是一人以聚-眾方式犯罪,無共同犯罪可言。由此可見,聚-眾犯罪?不一定是共同犯罪。有人認為,聚-眾犯罪都是共同犯罪,在上述情況下也存在主犯、從犯與脅從犯的區別,其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其余的參加者是從犯或脅從犯,?但立法者根據打擊少數、爭取教育改造多數的刑事政策,只規定處罰首要分子。可是,從法律上判定某種行為是否犯罪的標志,是法律是否對該行為規定了刑罰后果?(法定刑);如果沒有規定刑罰后果,即使明文禁止,也不是犯罪。既然刑法沒有規定處罰其他參加者,就表明其他參加行為不是犯罪行為,參加者也不可能是從犯與脅從犯。
綜上述,聚-眾犯罪與聚-眾共同犯罪是這兩個名稱看似相似,其實是不同的兩個意思。聚-眾犯罪則是聚-眾共同犯罪的前提。聚-眾犯罪是否屬于共同犯罪,則要依案件的具體情況而定。更多法律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律師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公司如何給員工股份
2021-01-21律師可做哪些事情
2020-11-14開庭認罪是否可以判緩
2020-12-02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未離職沒簽合同申請仲裁算曠工嗎
2021-03-25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車被盜后撞死人,我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29房本上寫的集體土地可以做抵押嗎
2020-11-10企業停產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1-17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實習期間公司解散需要賠償嗎
2021-02-13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盡早為老年幸福生活買單
2021-01-21土地承包合同最多簽幾年
2021-01-26我國法律有規定土地承包合同的除斥期間嗎
2021-01-05拆遷還房時,公攤面積太大是否可以拒絕
2020-12-14和平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16產權交換式拆遷補償項目有哪些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