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與李某系夫妻,因李某曾被本案被害人孫某欺辱過,故夫妻二人找到孫某后遂發生抓扯。孫某被王某與李某二人打倒在地。李某此時便開始勸阻其丈夫王某停止傷害。王某不聽李某的勸阻,從路邊撿起一塊磚頭往孫某頭上砸去。李某此后一直勸阻王某的行為,且并未對孫某再實施加害行為。被害人孫某被王某用磚頭砸中頭部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爭議問題
公訴機關將王某與李某二人向法院提起公訴。王某系第一被告,公訴機關指控其構成故意殺人罪。李某系第二被告,公訴機關指控其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訴至法院后,產生如下爭議:第一、本案是否屬于共同犯罪以及對共同犯罪能否以不同罪名分別定性?第二、李某是否成立犯罪?
專家分析
(一)本案是否構成共同犯罪以及對共同犯罪能否以不同罪名分別定性?
對于第一個問題,首先應仔細明確我國刑法對共同犯罪的界定。我國《刑法》第25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據此,成立共同犯罪須具備以下條件:
1、二人以上
共同犯罪的主體,必須是兩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或單位;其中具備刑事責任能力這一點將共同犯罪與利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或相對付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共同實施超出相對負刑事責任范圍的危害行為的“間接正犯”。另外,由特殊主體構成的犯罪,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以特定的行為可以與實行犯構成共同犯罪。
2、共同的犯罪行為
成立共同犯罪必須時二人以上且具有共同的犯罪行為。這一點對本案的定性至關重要。所謂共同犯罪行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為都指向同一犯罪事實,彼此聯系,互相配合,它們與犯罪結果之間都存在著因果關系。就本案而言,王某與李某事前可能有傷害孫某的共同故意,但在扭打過程中王某的主觀故意起了變化,由故意傷害轉為了故意殺人。現有證據均無法證明王某與李某二人先前將孫某打倒在地的行為究竟給孫某造成了怎樣的傷害,即根本不能明確二被告人的共同傷害行為是否對孫某造成了輕傷及以上的傷害。在之后的行為中,李某并未參與致死孫某的行為,且一致在旁竭力勸阻王某實施加害行為。很顯然,本案中犯罪結果即孫某的死亡并非由王某與李某的共同行為造成,且二人行為之間就孫某死亡的事實也并不存在彼此聯系、互相配合的環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學籍檔案證明樣本
2020-12-23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立案標準
2020-11-11應收票據貼現的核算
2020-12-18申請破產法人個人債務還用還嗎
2020-12-07新婚買婚房注意事項
2020-11-21可作為遺產繼承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13移送管轄前實施的保全是否繼續有效
2020-12-19網絡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0-12-10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企業作為擔保人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0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上海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7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