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危險行為區別于共同加害行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共同危險行為又稱為準共同侵權行為,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的行為,并且已造成損害結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誰是加害人。也就是說損害事實已經發生,并可判明損害確系數人的危險行為所致,但不能判明確為何人所致,這就是共同危險行為。
共同危險行為具有下列構成特征:
第一,行為是由數人實施的。
共同危險行為的行為主體必須是二人或二人以上,這是共同危險行為成立的基本條件之一。一個人實施的行為即使造成他人損害,也只是一般侵權行為,不是共同危險行為。
第二,行為的性質具有危險性。
侵權行為法中的共同危險行為的這種危險性,指的是侵害他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的可能性,從主觀上,行為人沒有致人損害的故意,既沒有共同的故意,也沒有單獨的故意,只存在疏于注意義務的共同過失;從客觀上,數人實施的行為有致人損害的現實可能性,這種致害他人的可能性可以從行為本身、周圍環境以及行為人對致害可能性的控制條件上加以判斷;此外,這一行為沒有人為的侵害方向,共同危險性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
第三,具有危險性的共同行為是致人損害的原因。
在共同危險行為中,就行為而言,共同危險行為的危險性雖然是一種可能性;但就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而言,這種危險性已經轉化為現實的、客觀的損害結果,具有危險性的共同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客觀的因果關系。共同危險行為與損害結果沒有因果關系的,不構成共同危險行為。
第四,損害結果不是共同危險行為人全體所致,但不能判明誰是加害人。
在共同危險行為中,必須確認,損害結果的發生,不是全體共同危險行為人的行為所致,如果是全體共同危險行為人所致,即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但是在全體共同危險行為人之中,又不能判明誰是真正的加害人,如果已經判明誰是加害人,再應由已經判明的加害人來承擔賠償責任。只有損害結果不是全體共同危險行為人所致,又不能判明誰是加害人,才能構成共同危險行為。
共同危險行為又稱為準共同侵權行為,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的行為,并且已造成損害結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誰是加害人。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的法律規制
2020-12-26運營一款游戲需要具備的資質有哪些
2021-03-11處理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有期限嗎
2020-12-28退休返聘人員出車禍有誤工費嗎
2020-11-30朋友圈海外代購假包怎么舉報
2021-03-06特價商品不退不換合法嗎
2021-01-21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什么是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區別?
2020-12-11裝修工程預定合同簽字有效嗎
2021-03-15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轉合同工前兩年的實習期算工齡嗎
2020-11-08實習期沒有簽合同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23工傷和意外險的醫療費怎么樣賠償
2021-01-22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常見問題
2021-02-23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如何給年老父母養老上保險
2021-01-22固定資產的財產保險價值可以為賬面余額嗎
2021-01-28利差益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