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擁有一塊土地的使用權,你可以進行建筑、種植等行為,但是不代表你就是土地的所有人,可以進行售賣。所以土地使用人是什么意思?他依法享有的權利有哪些,又該履行什么義務?小編為大家整理解答。
土地使用人是什么意思?
土地使用權人即土地使用者,是指依法對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排他性權利,且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人。在我國,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分離,國有土地的所有者是國家,集體土地的所有者是集體經濟組織,而土地使用權人實質就是指土地使用證記載的權利人,包括有: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等。
土地使用權人享有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
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的外延比較大的概念,這里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權?! ?/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九條規定: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這里所講保護、管理,是指土地使用單位和個人對土地生產能力的保護和管理,也就是對土地生態及其環境的良好性能和質量的保護和管理。土地的保護和管理范圍較大,主要是土地使用單位和個人為了保護土地的生產能力所采取的整治措施和管理措施。所謂合理利用土地,是指要在使用土地的過程中,通過科學使用土地,使得土地的利用與其自然的、社會的特性相適應,充分發揮土地要素在生產活動中的作用,以獲得最佳的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效益。具體講要做到保護耕地、保護土地生態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水土流失和鹽漬化等。
這一義務是針對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來講的。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行物質生產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其數量是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就等于破壞人類存在的基礎,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講,土地也是一種社會資源,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不僅是權利人對自己權利的行使,而且還關系到其他社會成員生存的權利。另外,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一方面人均占有土地的數量將逐年減少,另一方面國家建設對土地的需求將不斷的增加。所以,土地使用權人履行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在這里希望大家對土地使用人有了充分的了解,土地使用人在享有使用權利的同時,不要忘記應該履行的義務。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要負起應付的責任。又不懂的地方本律師網的律師會為您解答。感謝你的瀏覽以及支持。
土地使用權的使用期限屆滿后怎樣處理
土地使用權年限是多久?
2020年土地使用稅如何征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變更判決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03臨時工工傷如何賠償打官司
2020-11-23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量刑標準如何
2020-11-14貸款催款律師函的相關事項
2021-02-14未經股東會決議能否變更法人
2020-12-13機動車未經登記是否取得物權
2020-12-20書面贈與協議與口頭贈與協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離婚協議需要公證嗎
2021-03-18汽車追尾事故如何處理
2020-12-26因公殉職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9未辦理結婚手續的財產問題
2021-03-05雇傭關系能是多人嗎
2021-02-11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24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飛機延誤賠償的標準
2021-03-04什么是保險合同的本質特征
2020-11-14人身保險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