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算單位嗎?會構成單位犯罪嗎
當前,對于村民委員會是否屬于《刑法》所規定的單位犯罪主體、能否追究其刑事責任,存在有以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村民委員會不屬于《刑法》意義上的單位范疇。我國《刑法》第三十條以列舉的形式明確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五類為《刑法》所規定的單位犯罪。從該條規定中不難看出,村民委員會不屬于《刑法》所規定的單位犯罪主體五種類型之一,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中也沒有講到村民委員會可作為單位犯罪主體追究其刑事責任,且《公安部關于村民委員會可否構成單位主體的批復》中明確規定了“對以村民委員會名義實施犯罪的,不應以單位犯罪論”,因而村民委員會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單位犯罪主體,不能對其予以刑事處罰。
第二種觀點認為,村民委員會符合作為單位犯罪主體的要件和特征,應作為單位犯罪主體并可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三種觀點認為,村民委員會雖然符合作為單位犯罪主體的法律特征,但由于目前《刑法》規定不明確,根據罪刑法定原則,不能將其作為單位犯罪主體追究其刑事責任。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第一,《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并沒有否定村民委員會作為單位犯罪主體資格。《刑法》第三十條僅是對單位犯罪主體概念所作的概括性規定,并非只有該條所列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才屬于單位犯罪主體,也不能由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沒有涉及到村民委員會而片面認為村民委員會就不屬于單位犯罪。《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對單位犯罪的內涵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即“以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是單位犯罪”。從這一規定可以清晰明確地看出,單位犯罪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以單位名義實施犯罪”,二是“違法所得歸單位所有”,只要符合這兩個條件,就應認定為單位犯罪。這一規定與《刑法》第三十條規定本身的含義,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有關“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界定,以及第二條“個人為進行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單位”、第三條“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的”情形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的規定,其內在涵義是一致的。因此,《公安部關于村民委員會可否構成單位主體的批復》有關否定村民委員會單位犯罪主體資格的解釋,顯然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及《紀要》精神。
第二,村民委員會符合作為單位犯罪主體的構成要件和法律特征。首先,村民委員會是依據《憲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成立的相對較獨立的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一經成立,就會在較長時間內存在,它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與場所,依法負有對“農村公共事務的管理以及公共秩序的維護、集體財產的經營與管理”的職能,能夠以自己獨立的財產和經費對外承擔法律責任,具有《刑法》理論上作為單位犯罪的全部要件;其次,村民委員會為本村集體和村民謀取利益,經村民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召開村民大會集體研究決定,組織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時,即符合“以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歸單位所有”的單位犯罪的特征,村民委員就應當作為單位犯罪主體承擔刑事責任。
第三,村民委員會作為單位主體追究其刑事責任,能體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相對于自然人主體犯罪來說,村民委員會涉嫌犯罪的危害性更大,社會影響更廣。如果不追究其單位刑事責任,就無法追究其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也就是說,如果單位不構成犯罪,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犯罪無從談起,客觀上就放縱了犯罪;如果追究了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則可能“法不則重”而難以操作,或者不了了之,或者追究了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但難以解決“既然是自然人犯罪,為什么只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而不是所有參與實施犯罪行為人的責任”這樣的問題,明顯違反了罪責自負及罪行相適應原則,在《刑法》理論上無法自圓其說。
第四,村民委員會作為單位犯罪主體具有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依據。1987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伐、濫伐林木案件應用法律的幾個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國營企事業單位、集體組織未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并核發采伐許可證,或雖持有采伐許可證,但違背采伐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采伐本單位管理或所有的林木,情節嚴重的,定濫伐林木罪”。該解釋雖然是針對1979年《刑法》有關濫伐林木罪所作的規定,但該解釋與修訂后的1997年《刑法》規定并無抵觸,可以參照執行。同時,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村民小組組長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侵占公共財物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規定村民小組組長可構成職務侵占罪,而《刑法》規定的職務侵占罪的主體為“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也就是說,該司法解釋從法律層面上認可了村民小組具有與“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同等的《刑法》意義上的“單位”法律地位。那么,村民委員會作為村民小組的上級機構,相應的更應具備《刑法》意義上的“單位”法律地位;另外,2008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條規定:“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的其他單位,既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等常設性的組織,也包括為組織體育賽事、文藝演出或者其他正當活動而成立的組委會、籌委會、工程承包隊等非常設性的組織”,更進一步明確了村民委員會的《刑法》意義上的“單位”性質。在司法實踐中,全國許多地方法院在審理的一些具體案件中,以村民委員會的名義實施的濫伐林木、非法轉讓集體土地和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等案件,也是依照上述規定及精神進行處理的,對村民委員會作為單位犯罪主體予以刑事處罰。
筆者建議:
1、通過立法程序把村民委員會納入《刑法》規定的單位范疇之內,并在條款中具體明確,或者通過司法解釋對村民委員會單位犯罪主體問題予以明確。
2、由于《刑法》規定的不明確、相關司法解釋的沖突、法律理解的不同,造成全國各地司法機關在司法實踐中對這一問題的法律理解與適用不一,導致了當前各地法院在對于村民委員會是否屬于單位犯罪主體的問題上各說不一、相同案件各地判法不一的司法混亂情形,以致直接影響了國家法律的嚴肅性和統一實施。因此,筆者建議,盡快通過立法程序或者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對村民委員會的單位犯罪主體問題予以明確,以便對村民委員會涉嫌濫伐林木、非法轉讓集體土地和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等案件以單位犯罪予以刑事處罰,使各個部門在具體的司法工作中,特別是在全國法院的刑事審判工作中能夠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土地資源等違法犯罪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利用好有限的自然資源。
村民委員會符合作為單位犯罪主體的要件和特征,應作為單位犯罪主體并可追究其刑事責任。對于直接的責任人員,同樣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法學學士學位,上海律師協會會員。自執業以來,專注律師實務及法律研究,致力于經濟糾紛、公司企業、損害賠償、婚姻繼承等民商事領域的訴訟、仲裁,非訴法律顧問、風險防范等法律服務。秉承“遵法、敬業、誠信、高效”的執業理念,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在交通事故、婚姻繼承、債權債務、動拆遷、勞動人事等常態法律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及豐富的辦案經驗。楊麗娟律師執業以來成功辦理數百起訴訟、仲裁及非訴案件,為大中型企業及個人提供過大量法律顧問服務及專項法律服務。全面準確提供法律分析及解決方案,善于解決復雜疑難案件。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同一房屋先出租后抵押怎么辦
2021-01-29涉外撫養范圍包括什么
2021-01-29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01怎樣的情況算是非法同居
2020-12-29被執行人失信會影響到孩子嗎
2021-02-22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取消繼承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2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消費者購物時被電擊傷,商場是否擔責
2020-12-24房屋中介交易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01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非營業車輛進行營業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免責?
2021-03-24保險公司不賠錢怎么辦
2020-12-17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承擔被保險人的連帶責任嗎
2021-02-13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土地管理是否近三十不會做出變動有何原因以及案例
2020-12-08我國的土地流轉政策是怎么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