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認定為肇事逃逸是什么情況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過電話等方式報警,由于懼怕被害人親屬毆打而逃離事故現場,這種情況,不應按交通肇事后逃逸來處理。其目的是為了避免被害人親屬對自己造成人身傷害,而不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張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讓隨行的人員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當急救人員到達現場時,發現被害人已經死亡。此時被告人張某也負傷在身,其家人將其送往醫院,到達醫院后,其委托親屬向公安機關報案。該案就不應認為具有逃逸行為。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
1、逃逸行為必須以構成交通肇事罪為前提條件。
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具有《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即構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脫離現場的行為,才能認定為逃逸。
2、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
如果行為人沒有意識到交通事故的發生而離開現場,則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認定其構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強調的是,筆者所說的“明知”,是指行為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如果行為人“應當知道”?自己的行為造成交通事故而裝作不知道,逃離事故現場的,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3、脫離現場的目的必須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
確認行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觀目的。如:被告人王某負主要責任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王某駕駛的一重型汽車的左側與行駛摩托車的右側相刮,摩托車及駕駛人(當場死亡)倒地,汽車的左后輪將摩托車的后輪碾壓,被告人王某聽到自己駕駛的車輛發出異常聲響,且繼續行駛二十米后,方停車查看車輛與摩托車是否相刮。其雖發現汽車二十米后有一摩托車及人員于地倒躺,因其未發現所駕車輛有刮擦痕跡,便駕車離開現場。被告人王某的行為是否為逃逸。筆者認為,被告人王某的行為屬于逃逸。因通過本起事故的責任認定,被告人負主要責任,已構成交通肇事犯罪;被告人發現車輛發出異常聲響后,停車后又發現了摩托車及人員在道路上的實際狀態,因此,其主觀上應意識到肇事的可能性,但其卻駕車離開了現場。從其駕車離開現場的客觀行為上來看,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
4、行為人的逃逸行為不應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我國刑法規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單指的當場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關鍵是看行為人的主觀目的與社會危害性,交通肇事后,雖及時將被害人送往醫院搶救,但在之后卻畏罪逃跑的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如果車主有實際的理由是不能夠認定為肇事逃逸,建議你在發生車禍之后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要離開現場。如果你對于不能認定為肇事逃逸的行為不太清楚,建議你可以點擊律霸網在線咨詢系統,直接詢問本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收購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2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不同之處
2020-12-16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什么財產既可以抵押又可以質押
2021-03-21中止探望權的管轄是怎樣的
2021-03-25強制執行申請能否裁定不予受理
2021-02-21子女領取老人高齡津貼是否合法
2020-12-27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空白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23老師打破學生頭,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9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形式如何確定
2021-03-12什么情況下可以找保險公司理陪
2021-02-15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合理性如何認定
2020-12-03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產險索賠指南
2021-03-26土地出讓能設置條件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