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過失犯罪,因此不應當存在共同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從交通肇事罪的主觀方面構成要件看,本罪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這種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違章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行為人在違反規章制度上有可能是明知的,如酒后開車、超載、超速等,但對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后果應當預見而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雖已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造成了嚴重后果。因此,從主觀構成要件看,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我國刑法學研究理論中,甚至有學者將交通肇事罪稱為過失犯罪之冕,即認為本罪為最典型的過失犯罪。
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本條規定于《刑法》總則部分,因此可謂刑法“罪行法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等基本原則之外的又一項重要原則。而最高院的此條司法解釋明顯違背了該重要原則。
二、交通肇事罪系危害公共安全罪,該條所列情形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
從交通肇事罪客觀方面和侵犯的客體看,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交通運輸活動中,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的安全,交通運輸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緊密相連,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就會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其本質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而在現實中,肇事者在違反交通管理法規,造成交通肇事之前,對自己的行為所要造成的損害是不明知的,即對自己的行為所要侵犯的對象——可能會危及哪些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不確定的,即危及的是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否則就構成了其他犯罪。但是,交通事故一旦發生,交通肇事罪一旦構成,所造成的損害后果就基本確定,即造成了哪些人以及哪些財產的損害就基本明了,所侵犯的對象就不再是不特定的,而是特定的。在此時,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也就不應當構成交通肇事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商標權轉讓,商標權轉讓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11同居期間 共有房產如何分割
2020-12-29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飛機延誤險怎么買
2020-12-23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義務
2021-03-24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建筑房屋總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2-21以個人的名義是否可以與公司簽定建筑承包合同
2021-01-28掛靠經營和內部承包
2020-12-12土地流轉合同怎么填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