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過失犯罪,因此不應當存在共同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從交通肇事罪的主觀方面構成要件看,本罪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這種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違章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行為人在違反規章制度上有可能是明知的,如酒后開車、超載、超速等,但對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后果應當預見而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雖已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造成了嚴重后果。因此,從主觀構成要件看,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我國刑法學研究理論中,甚至有學者將交通肇事罪稱為過失犯罪之冕,即認為本罪為最典型的過失犯罪。
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本條規定于《刑法》總則部分,因此可謂刑法“罪行法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等基本原則之外的又一項重要原則。而最高院的此條司法解釋明顯違背了該重要原則。
二、交通肇事罪系危害公共安全罪,該條所列情形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
從交通肇事罪客觀方面和侵犯的客體看,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交通運輸活動中,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的安全,交通運輸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緊密相連,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就會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其本質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而在現實中,肇事者在違反交通管理法規,造成交通肇事之前,對自己的行為所要造成的損害是不明知的,即對自己的行為所要侵犯的對象——可能會危及哪些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不確定的,即危及的是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否則就構成了其他犯罪。但是,交通事故一旦發生,交通肇事罪一旦構成,所造成的損害后果就基本確定,即造成了哪些人以及哪些財產的損害就基本明了,所侵犯的對象就不再是不特定的,而是特定的。在此時,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也就不應當構成交通肇事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是否包括拆除建筑物
2020-12-22公司不給實習生工資怎么辦
2021-03-15產品銷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1-09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勞動監察部門能否確立勞動關系
2021-02-10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勞務派遣國外生病死亡如何賠償
2020-11-25私人企業疫情期間要發工資嗎
2021-01-03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不適用一裁終局的勞動糾紛
2020-12-10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車輛續保要注意什么
2021-01-18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4摩托車撞到汽車交強險賠嗎
2021-02-05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保險受益權的適用范圍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