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故意犯罪是指行為人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實施的犯罪,是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的一種心理狀態。根據刑法規定,故意犯罪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特征:
1.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必須是明知的。這種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也包括明知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2.行為人必須是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不論行為人明知的是危害結果必然發生,還是可能發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構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結果發生和放任危害結果發生在程度上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就是刑法上通常說的“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采取漠不關心,聽之任之的放任態度,結果發不發生,都不違背行為人的意志。我國刑法沒有直接使用“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概念,但在對故意犯罪的規定中,對這兩種心理差別是作出規定的。區別“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對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大小,決定量刑,具有一定意義。
分類
直接故意犯罪
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所構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幾層意思:1、行為人在行為當時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處的“會發生”包括必然發生和可能發生兩種情況。其次,這里的危害結果是相對確定的結果。再次,某些直接故意犯罪還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刑法規定的一些特定事實。2、行為人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的危害結果持希望其發生的態度,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關鍵。即行為人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發生危害結果是行為人實施危害行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希望發生的危害結果與其明知會發生的結果須同一。3、直接故意犯罪行為人具有明確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行為人想通過自己的行為促使危害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愿望。這與行為人希望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是一致的。4、直接故意犯罪行為人的心理傾向是單向的。即要危害結果發生,一旦危害結果沒發生,是違背行為人的心愿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侵權案件中的關聯性如何證明
2020-12-11毆打他人的行為認定
2020-12-12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規定
2020-11-15銀行卡被公安凍結銀行能解除嗎
2021-01-09新三板掛牌概要
2021-01-08父親交不起贍養費孫子能交嗎
2021-02-18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陽臺使用權歸誰
2021-03-04不贍養老人有繼承撫恤金權嗎
2021-02-15預付款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11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二次固定合同到期終止怎么賠償
2020-12-12發生勞動糾紛勞動者如何維權,勞動者維權時的注意事項
2020-12-06什么是投資型保險
2021-01-01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保險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3-02試論我國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1-02-12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