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死人逃逸怎么處罰?
1、交通事故死人逃逸的最低處罰是拘役,根據《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并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2、交通肇事后逃逸屬情節加重犯,《刑法》將此規定了較重的量刑。
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殺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二、交通肇事逃逸罪怎么認定
1、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一個主客觀相一致的行為,即行為人除了必須具有逃逸的客觀外在行為方式,同時還必須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發生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為的心態只能是故意,如果僅僅具備離開現場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觀故意,則不能認定為此處的“逃逸”。
2、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3、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有些交通事故在發生之后會導致他人受傷,駕駛員為了避免受到處罰而選擇逃逸的,此時有可能會構成交通肇事罪,公安機關會介入處理。為了更好的保護受害者的權益,在事故發生之后,司法機關需要按照流程處理案件,也需要在限定的期限內完成事故的處理工作。
摩托車肇事逃逸要承擔什么責任
怎樣進行交通肇事逃逸賠償
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的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方年齡差距很大,能結婚嗎
2020-12-26反擔保抵押物能否辦理注銷手續
2021-01-24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房產拍賣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18簽訂婚前協議書的注意事項
2020-12-25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打架報警醫療費要承擔嗎
2021-02-15冷暴力婚姻要不要結束
2020-11-16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一般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
2021-02-09競業限制在合同中有效嗎
2020-12-26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勞動仲裁員聘任期是幾年
2021-02-18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伍某訴某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6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