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刑法對緩刑制度的規定各具特色,根據暫緩內容和法律后果的不同,緩刑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緩宣告主義,也稱為宣告猶豫主義。是指對特定的對象,在確認其犯罪后不馬上予以宣告,而是規定一定的考驗期。考驗期滿后沒有發生取消緩刑的事由則不再作有罪宣告,反之,便宣告其有罪。這種緩刑由英美兩國創制,當今世界,除英美兩國外采用這種緩刑制度的國家并不是很多。
二是附條件的有罪判決主義,也稱為緩執行主義或執行猶豫主義。是指當被告刑事責任可能確認時,雖為罪行之宣告,但在一定期間內暫緩執行其刑罰以促其自新。如果在此暫緩期間沒有發生特定的不良事由,則免除其有罪判決。由于這種緩刑制度能夠激勵犯罪人改過自新,符合現代緩刑制度的宗旨,因而目前大多數國家都規定了這種緩刑制度。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戰時緩刑制度即非常接近這種緩刑制度。
三是附條件的赦免主義,也稱附條件的恩赦主義。是指行為人被判處緩刑后在緩刑期間沒有發生取消緩刑的特定事由則免除其原判刑罰,但有罪判決仍然有效。這種緩刑制度目前也有不少國家采用。例如現行德國刑法典第56條g第1項規定:“如果法院沒有取消暫緩執行刑罰,那么,在考驗時間期滿后免除刑罰。”現行意大利刑法典規定的緩刑以及我國刑法總則規定的緩刑也屬于這種類型。
附條件的有罪判決主義能使行為人所受的不利有罪判決歸于消滅,這對犯罪人而言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可以幫助犯罪人擺脫心理負擔,激勵其順利回顧社會。但是這種制度造成的有罪不究很容易破壞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從而有可能使法律的尊嚴受損。相比之下,附條件的赦免主義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附條件的赦免主義在緩刑考驗期滿而未撤銷緩刑的情況下,僅免除刑罰的執行而保留有罪判決。這樣規定不僅可以幫助犯罪人改過自新順利回歸社會,而且兼顧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另外,保留其有罪判決還可以對犯罪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約束其遵紀守法,改邪歸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1-01-02如何計算二次離婚的六個月時間
2021-03-10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可以復議嗎
2021-01-18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政府集資房是什么房
2021-02-02東莞辦理婚前財產協議/夫妻財產協議材料
2021-03-20家庭暴力如何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1-23按揭房注銷抵押登記要多久
2020-11-11商場衛生間受傷怎么辦
2021-02-09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航空飛機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1-01-05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出車禍后多長時間保險時效過期
2021-03-21簽訂承包協議算勞動合同嗎
2021-03-25土地出讓合同中會注明耕地嗎
2021-01-15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交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