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假冒行為
商品假冒行為包括商品主體混同行為與商品虛假標示行為。
(一)商品主體混同行為表現為三種情形:
1、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二)商品虛假標示行為,也表現為三種情形:
1、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
2、偽造產地,對商品原產地、商品來源或出處進行虛假表示;
3、對商品質量做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二、虛假宣傳行為
虛假宣傳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或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導致用戶和消費者誤認的行為。廣告的經營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制作、發布虛假廣告。
三、侵犯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
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根據法律和合同,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的人(包括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個人,在權利人單位就職的職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在實踐中,第三人的行為可能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
四、商業誹謗行為
商業誹謗行為是指經營者采取捏造、散步虛偽事實等不正當競爭手段,對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進行詆毀、貶低,以削弱其競爭實力的行為。具體手段包括刊登對比性廣告或聲明性公告等,貶低競爭對手聲譽;唆使或收買某些人,以客戶或消費者名義進行投訴,敗壞競爭對手聲譽;通過商業會議或發布商業信息的方式,對競爭對手的質量進行詆毀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門面租房合同范本模板是怎樣的
2020-11-10勞動爭議去勞動局投訴有用嗎,勞動爭議怎么處理
2020-12-04民事案件合并開庭審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020-11-25交通事故全責可以報工傷
2020-11-12什么是破產債權
2021-03-02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上海股交中心對掛牌公司有無明確的或者內部掌握的財務指標要求
2021-03-19股東之間贈與股權有規定嗎
2020-12-16婚姻自由原則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30交通賠償訴訟怎樣提交證據?
2021-02-04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小區景觀燈漏電致女童死亡,物業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13500米以上建筑允許修建嗎
2021-02-28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勞動關系確認勞動關系爭議情形
2021-03-06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空間分析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