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詆毀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其行為主體必須是經營者行為人具有經營者的身份是認定侵犯商譽權行為的重要條件之一。即只有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所實施的損害競爭對手商譽的行為才構成該類不正當競爭行為。而非經營者實施的侮辱、誹謗、詆毀的行為則以一般侵權論。這一構成要件反映了現代各國主要是從競爭法的角度來保護商譽權。《巴黎公約》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制定的《反不正當競爭的保護示范法草案》,均將商譽侵害視為不正當競爭行為。英美法系國家為商譽權提供仿冒訴訟與其他特殊訴訟的救濟方式,其主體指向概為經營者。
大陸法系國家更是主要適用競爭法保護商譽權,因此要求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必須存在競爭關系。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民法通則》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于1998年作出司法解釋,從主體要件方面明確了商業詆毀行為與一般侵權行為的區別,并且具體指出,新聞單位或者消費者因為對經營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失當,甚至借機誹謗、詆毀、損害經營者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由此可見,新聞單位、消費者與商譽權的主體之間沒有競爭關系,不互為競爭對手,所以不能作為商業詆毀行為的主體。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多數情況下經營者是自己實施對競爭對手的商業詆毀行為,但有時經營者也可能不是自己實施此種行為,而是利用他人加以實施。他人既可能是其他同業經營者,也可能是非同業經營者或非經營者的社會組織或個人。例如,會計、審計、質量檢驗等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及消費者個人等等。如果這些組織或個人與經營者之間就實施商業詆毀行為有過共謀,即存在主觀上的共同故意,他們就應與該經營者一起對該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二)其行為的主觀方面為故意而不是過失行為人實施商業詆毀行為,是以削弱競爭對手的市場競爭能力,并謀求自己的市場競爭優勢為目的,通過捏造、散布虛偽事實等不正當手段,對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信譽進行惡意的詆毀、貶低,因此,故意行為才構成這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從過錯心理方面來分析,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商譽的結果(認識因素),但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商譽毀損的危害結果的發生(意志因素),行為人的這種主觀故意性是明顯而確定的。當然,經營者也可能因過失造成對競爭對手商業信譽或商品聲譽的損害,并要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但這種行為并不構成商業詆毀,這是基于不構成競爭法體系中規定的侵犯商譽權之行為的條件所決定的。
(三)其行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或者對真實的事件采用不正當的說法,對競爭對手的商譽進行詆毀、貶低,給其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害后果。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于反不正當競爭示范法所作的概括,侵犯商譽權的行為分為兩種:一是采取虛假說法的行為,即憑空捏造或散布有關他人商譽的、與其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真實情況不相符合的事情,包括無中生有的編造,也包括對真實情況的惡意歪曲。另一種是采取不當說法的行為,即不公正、不準確、不全面地陳述客觀事實,意在貶低、詆毀競爭對手的商譽。
例如,在比較廣告和產品促銷活動中,對同類產品、服務的評價使用貶損性質的言辭;或在未有科學定論的情況下,片面宣傳某些產品、服務的副作用或者消極因素。
商業詆毀行為,是對競爭對手合法享有的商譽及商譽權的嚴重損害和侵犯。這種以損害競爭對手合法權益為手段的競爭行為,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的正常秩序,屬于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遺囑繼承及遺囑的形式
2020-11-13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2021-02-20虛擬貨幣是傳銷嗎
2021-01-08老公私自賣房,我該怎么辦
2021-01-08孫子能替奶奶打贍養費官司嗎
2020-11-25未盡贍養義務有什么后果
2021-02-07法院強制執行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08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經過什么樣的流程才能申請取保候審
2021-01-06被判拘役也注銷戶口嗎
2021-02-17小學生用美工刀割傷人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2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什么是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21保險公估人的作用
2021-02-01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1-03-01《土地管理法》對農村土地流轉青苗補償標準有什么規定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