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對于仿冒知名商品的行為進行法律制裁時主要須解決兩個問題,即何謂知名商品以及如何認定仿冒行為。迄今為止的法律法規對于這兩個問題尚未有詳盡的、便于操作的規定,判斷的標準也頗為模糊。這固然賦予了執法人員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有助于靈活處理具體情況,但也因此不免出現許多爭議,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具體承辦人難以準確、高效地處理問題,影響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律法規的施行效力。
一、知名商品的認定
國家工商局1995年7月6日“關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中,認為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分析這個定義不難發現,定義的本身邏輯上存在循環定義的問題,若再探究下去,還可發現諸如怎樣算“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是伺種具體狀態等問題,本為解決模糊區的問題,卻又進入另一模糊區,彈性依然很大,仍然不便于具體操作。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立法中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如日本表述為“眾所周知的商品”和“在需要者之間廣為熟知”的商品。
在實踐中,判斷商品是否知名時依賴于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并且往往不能輔以足夠的證據。這樣就造成當事人對處理結果發生爭議而執法者未必能夠據理服人。
知名商品的認定更大意義上講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首先必須對于相關立法宗旨系法律規制仿冒行為的目的有透徹的理解。在這種場合,法律的目的一是在于制裁仿冒行為這種不勞而獲、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做法,二是在于保護知名商品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知名商品的市場優勢地位,為競爭性的市場提供一種激勵。其中第二點尤其反映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更重于維護競爭的意圖。據此,從提供激勵、維護競爭的角度出發,在認定知名商品時,范圍、標準均以寬為宜,否則一味追求嚴格的規范或者使用諸多的條件,一方面帶來主張侵權人在舉證(是否為知名商品)方面的極大困難,另一方面為侵權人留有諸多空隙可以利用,并且執法機關在處理相關案件時必定會束手縛足,不足以充分發揮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講,國家工商局“若干規定”中“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被他人擅自作相同或者近似使用,足以造成購買者誤認,該商品即可認定為知名商品”的反推判斷是符合立法原意的,不失為一種便于實際操作的良方,可資借鑒。
一般而言,判斷商品知名度所涉及的標準大致包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別人冒用自己的品牌怎么辦
2020-12-07遺產繼承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4結婚時收的禮品如何認定
2021-02-05訂婚后男方退婚彩禮是否退還
2021-01-11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單位讓員工帶病加班是否違反合同法
2021-02-27保障性住房在沒辦房本前可以抵押嗎
2020-11-13勞動關系轉移手續
2020-12-28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違反試用期約定如何賠償
2021-03-17北京市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2008版)北京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2021-01-19意外險哪時候理賠
2021-02-05什么是貨物運輸險
2021-01-24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入保5天后意外身亡 小冬的保險何時生效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