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對于仿冒知名商品的行為進行法律制裁時主要須解決兩個問題,即何謂知名商品以及如何認定仿冒行為。迄今為止的法律法規對于這兩個問題尚未有詳盡的、便于操作的規定,判斷的標準也頗為模糊。這固然賦予了執法人員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有助于靈活處理具體情況,但也因此不免出現許多爭議,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具體承辦人難以準確、高效地處理問題,影響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律法規的施行效力。
一、知名商品的認定
國家工商局1995年7月6日“關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中,認為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分析這個定義不難發現,定義的本身邏輯上存在循環定義的問題,若再探究下去,還可發現諸如怎樣算“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是伺種具體狀態等問題,本為解決模糊區的問題,卻又進入另一模糊區,彈性依然很大,仍然不便于具體操作。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立法中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如日本表述為“眾所周知的商品”和“在需要者之間廣為熟知”的商品。
在實踐中,判斷商品是否知名時依賴于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并且往往不能輔以足夠的證據。這樣就造成當事人對處理結果發生爭議而執法者未必能夠據理服人。
知名商品的認定更大意義上講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首先必須對于相關立法宗旨系法律規制仿冒行為的目的有透徹的理解。在這種場合,法律的目的一是在于制裁仿冒行為這種不勞而獲、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做法,二是在于保護知名商品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知名商品的市場優勢地位,為競爭性的市場提供一種激勵。其中第二點尤其反映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更重于維護競爭的意圖。據此,從提供激勵、維護競爭的角度出發,在認定知名商品時,范圍、標準均以寬為宜,否則一味追求嚴格的規范或者使用諸多的條件,一方面帶來主張侵權人在舉證(是否為知名商品)方面的極大困難,另一方面為侵權人留有諸多空隙可以利用,并且執法機關在處理相關案件時必定會束手縛足,不足以充分發揮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講,國家工商局“若干規定”中“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被他人擅自作相同或者近似使用,足以造成購買者誤認,該商品即可認定為知名商品”的反推判斷是符合立法原意的,不失為一種便于實際操作的良方,可資借鑒。
一般而言,判斷商品知名度所涉及的標準大致包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和醫療事故處理程序
2021-01-12雇傭童工怎么辦
2020-12-18買房網簽后又被抵押,抵押是否有效
2021-02-05公司財產能否折抵股權轉讓
2020-11-1115年以上是無期徒刑嗎
2020-12-31對仲裁裁決書不服怎么辦
2020-11-11按揭房被保全怎么執行
2020-12-18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應該怎么辦
2021-01-25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其已經承擔的賠償金能否追償
2020-12-26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護理保險是什么
2020-12-15意外傷害保險多少錢,有什么特點
2021-02-19他人毀壞財物后是否可以要求其和保險公司都賠
2021-02-12為什么買保險
2021-03-07什么情況下要補繳耕地占用稅
2021-02-26土地流轉合同范本內容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