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法學2010年第5期【摘要】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條款一方面規定了保險事故須具有“非故意性”,另一方面又規定了被保險人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免于保險金給付責任。依照“法律要件分類說”,保險金請求權人須就權利產生的法律事實——“非故意”的事故承擔舉證責任,而保險人須就權利不存在的法律事實——“故意”的事故承擔舉證責任。司法實踐中,爭議的焦點在于當保險事故的意外性處于“真偽不明”的狀態時,究竟應由誰承擔客觀的舉證責任,承受不利裁判的結果。解釋論上,我國《保險法》中有關故意免責的規定于舉證責任分配上具有強行法屬性,故舉證責任應由保險人承擔。立法論上,應借鑒《德國保險法》,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形下推定保險事故乃非故意所致,從而有效保障正當請求權人的合法權益。而保險人可以通過間接證據的積累完成主觀的舉證責任,使法官形成保險事故具有“故意性”的完全心證,阻止不正當請求案件的發生。【關鍵詞】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舉證責任;故意免責條款【寫作年份】2010年【正文】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指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并由此導致死亡、殘疾等結果發生時,由保險人承擔保險金給付責任的一種保險,顧名思義,其保險事故必須為意外的事故。而何為“意外”事故,我國各大保險公司相關條款均規定,其應包括“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四大要素。依照民事訴訟法之“法律要件分類說”,凡主張權利或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就產生該權利的法律事實負舉證責任。而保險事故的發生是保險金請求權人(以下簡稱請求權人)行使權利的前提,因此其必須就事故的發生及原因承擔舉證責任。上述“意外”事故的諸要素中,極易引發爭議的是有關“非本意”亦即“非故意”的問題(“非本意”與“非故意”均為主觀上并無使結果發生之意,意思相同。為與故意免責條款中的“故意”相對應,以下將“非本意”稱為“非故意”)。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于規定保險事故概念之外,還以免責條款的形式規定了被保險人等故意引起保險事故的,保險人不承擔保險金給付責任。[1]依照“法律要件分類說”,其屬權利障礙規定,凡主張權利不存在的當事人,應對存在妨礙該權利的法律事實負舉證責任。因此保險人須舉證保險事故乃被保險人故意引起。然而故意指被保險人的傷害起因于其自身意志,其舉證正好與被保險人就保險事故“非故意性”的舉證處于互為表里的關系。一般認為,舉證責任這一概念包含有兩種責任——主觀的舉證責任與客觀的舉證責任,前者為提出證據證明爭議事實的行為責任,后者為事實真偽不明時承受不利裁判的結果責任。[2]訴訟中,當事人雙方若欲證明自己的主張均須提出證據,其中包含一方對另一方意見的否定,但這些都是基于主觀的舉證責任的要求。若一方證據的證明力處于優勢,使法官得以形成全面心證時,由誰承擔客觀的舉證責任并不重要。而當雙方證據力相當,事實處于“真偽不明”的狀態時,客觀的舉證責任分配至關重要。客觀的舉證責任分配意味著舉證責任只能歸屬于當事人中的一方,其將承受最終的不利益,因此,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要求當事人雙方舉證同一事實的表里,在客觀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上顯然矛盾。司法實踐中,相關案件因法官舉證責任分配的不同而出現截然不同的處理結果。可見,有關“故意抑或非故意”的爭議事項的舉證責任分配,直接關乎此類案件的裁判公正問題,無論是司法中的法律解釋還是立法完善,都要建立在對此問題進行細致研究的基礎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增資步驟是什么
2021-02-02如何分期繳付注冊資本
2021-01-27車輛事故沒結案能年檢嗎
2021-01-01拖欠貨款的訴訟時效從何時開始計算
2021-02-23車禍臉上二級傷殘賠多少錢
2020-11-19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發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什么是駁回訴訟請求
2020-12-02公司股東欺詐轉讓股權如何起訴
2021-03-26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房屋中介居間不成功能求償嗎
2021-01-15中介何時才能收取費用
2020-11-22勞動法關于簽署了無固定期限合同裁員賠償
2021-01-20試用期想辭職不給辦離職手續怎么辦
2021-03-21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人身保險的理賠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05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