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人誤解虛假宣傳的認定
“虛假”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虛偽的,捏造的。虛偽的捏造的信息是指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經營者為達到目的而無中生有的編造,經常是對產品的性能,達不到的稱其能達到;沒有生產能力的,甚至沒有經營資格的,宣稱已經擁有;對沒有申請專利的產品,或沒有達到某種資格認證的產品,稱其已經獲得認證等。這種情況中宣傳者的主觀惡性是非常明顯的,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表現較為普遍,當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完全虛構的宣傳行為在已經很容易被識破的情況下,就逐漸發生了轉變。二是歪曲事實的,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歪曲”即沒有按照事情的真實面目出現,因而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我們發現在這類案件中宣傳者一般是采取夸大、模糊或者片面的方式宣傳,這種方式不一定構成完全意義上的欺騙,但是經營者是在利用這些手段來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產生誤解,從而達到影響購買決策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的目的。
“引人誤解”的行為,包括三種情況,即“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引人誤解的真實宣傳”和“以未定論的事實引人誤解的宣傳”。實踐中,在考察虛假宣傳和引人誤解兩個要件時,通常從手段和結果兩個方面確定,有時會更側重對結果的考察,即不僅以宣傳內容的真實與否來確定是否構成虛假宣傳行為,而且從“引人誤解”的角度來考量后果,因此判斷的標準是彈性的。首先,“引人誤解”中對“人”的認定。商品宣傳的受眾方是消費者,因此,這里的“人”即是從消費者的角度理解宣傳內容,而不能根據宣傳者在宣傳時的理解及主觀意向來衡量。這里的“消費者”是指按照交易觀念,通常可能成為消費該商品的人,其劃定范圍也會根據消費內容的不同而不同,對于普通的產品和服務,即是一般的消費者;對于專業性商品,則要根據的是專業人士的普通注意力進行判斷。其次,關于“誤解”的產生應以一般人的理解為基準。這種“理解”會因為不同的性別、年齡、職業、是否受過專業教育、對某些環境和事務的興趣和敏感程度等的不同而大不相同。因此,作為從事專門法律審判工作的法官通常不會真正知道廣告對象是如何理解一個廣告的。他們只能把自己假想成廣告對象進行判斷。為了節省司法資源和提高辦案效率,可采用陪審員制度,并且在陪審員上盡量選擇了解相關市場的,對于涉及專業產品的案件則是爭取選擇有相關的技術背景的人擔任陪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沒到期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2申請股票上市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31侵權糾紛是否土地確權為前置
2021-02-02訂婚當天互換禮物屬于彩禮嗎
2020-11-13怎么撤銷無效婚姻
2020-11-26注冊空殼公司違法嗎
2020-11-28法律如何規定溢價收購
2020-12-1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標準是怎樣
2021-02-26焦作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有什么規定
2021-01-23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1法律規定擔保合同簽訂流程是什么樣的
2020-12-17無合同用工超過多久不能追訴
2021-01-23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工傷賠償項目包括哪些
2021-03-10自愿加班有加班工資嗎
2020-12-07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失業保險金不得低于什么
2021-02-22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