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嘉善縣律師 項城市律師 溫江區律師 香洲區律師 泗洪縣律師 邛崍市律師 安陸市律師
在發生了交通事故后,交通部門會根據事故發生時的現場情況對交通事故責任的雙方劃分責任比例,責任比例的劃分主要來自于交警的現查勘查記錄,現場監控攝像資料等,但是責任認定的具體比例是如何確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主次比例的具體劃分。
一、什么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1、在交通事故處理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交警的事故認定書上認定一方負主要責任。但主次最終要體現在多少比例上才有意義。如果你認為主要責任是指90%,我認為主要責任是指51%,到底主要責任是指百分之多少呢?如果沒有法律規定,會讓當事人無所適從。實踐中,有些保險合同條款中,規定了所謂主要責任、次要責任的比例,但是也不絕對一樣,有規定主要責任是60%,也有規定是70%。可是,這個比例的法律依據到底從何而來呢,卻很少有人能弄清楚。
2、事實上,作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配套法規,2009年公安部頒布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規定,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比例。
二、交通事故主次責任賠償比例
1、第一種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對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機動車一方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1)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
(3)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
(4)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的賠償責任;
(5)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10%的賠償責任;
(6)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在禁止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5%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于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交通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機動車方在該車應當投保的最低保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對超過最低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第一款的規定賠償。
2、第二種是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
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1)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負主要責任的,承擔70%的賠償責任;
(3)負同等責任的,承擔50%的賠償責任;
(4)負次要責任的,承擔30%的賠償責任;
(5)無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6)屬于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無責任的,應根據《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視具體情況確定雙方的賠償責任;
(7)屬于不能認定事故責任的,雙方各承擔50%的賠償責任。
通過上文我們發現,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主次比例的具體劃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了交通事故,除非是非機動車、行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否則機動車一方均要承擔不同比例的賠償責任。而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則是根據過錯程度來承擔賠償比例的,無過錯的一方是不用承擔賠償責任的。更多關于交通法規的問題,歡迎咨詢律霸.
交通事故起訴流程是怎樣的,要哪些材料
交通事故八級傷殘鑒定標準包括哪些?
交通事故傷殘等級的劃分依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期間解除租房合同算違約嗎
2020-12-26同居關系是否是家庭關系
2021-03-16海事法院是否受理買賣合同糾紛
2021-01-13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新入職員工當月應扣培訓費嗎
2021-01-07飛機延誤后起飛前還可以購買航班延誤險嗎
2021-01-15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保險標的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什么是比例賠付
2021-03-10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批準機構
2021-01-30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1-01-21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0-11-22投保人能為哪些人投保
2021-01-25雙親死亡土地承包經營權歸誰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