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訴客體的特殊性。
從我國的立法體例來看,城市房屋拆遷問題已經納入房地產法律規范的范疇,它具有明顯的商法性質,和一般的房屋案件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只有涉訴的房屋必須是被確定拆遷或已被拆遷這一客觀事實的發生,才能引起涉訴主體間相關的民事法律關系或行政法律關系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二)涉訴法律事實的復合性。
2001年11月1日施行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拆遷管理”一章中,相繼規范了城市房屋拆遷中的兩種法律事實,就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已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和未簽訂補償安置協議這兩種情況。按1996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法復(1996)12號文規定,對于當事人雙方已簽訂補償安置協議,涉訴的按民事案件受理,后一種則屬于行政案件。這其中就牽涉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作為政府部門實行行政干預的行政行為: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和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房屋拆遷裁決。房屋拆遷案件涉訴后不管是以民事案件還是以行政案件進入審理程序后,都必須同時涉及到房屋拆遷這一涉訴法律事實相關聯的行政、民事法律關系這一復合法律事實。
(三)涉訴案件社會影響的全局性。
執法的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相統一要求比較嚴格。城市的發展總是在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良性互動中逐漸美化。在城市發展建設這一大局中,房屋拆遷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與千家萬戶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不能總是靠房屋產權人的覺悟,靠對他的強大政治思想工作來解決問題,在依法治國的今天,在合理補償安置情況下,依法強制拆遷,靠法律來規范社會的每一個行為是必然趨勢。在這強大的壓力下,如何把握執行法律與執行政策,依法強制執行與保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矛盾,就成了我們法律、法官面前的一個坎。一般來說,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足印都是與動拆遷密切相關的,每一次拆遷都有可能聯系千家萬戶的,在絕對公平不可能的情況下,如何找準雙方利益平衡的切入點,妥善處理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盡量不引起被拆遷人的對立情緒,杜絕、防范群訪或越級上訪,不造成負面影響,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傷殘鑒定結果出來多久可以拿到錢
2021-01-24涉外離婚訴訟向哪個法院提出
2021-03-09行政處罰下達多長時間需交罰款
2021-03-26對單位處分不服可以仲裁嗎
2021-01-02倉庫租賃協議
2021-02-01醉駕行政拘留7天可以探視嗎
2021-01-28指定管轄的取證困難
2020-11-12生父能取消其繼承權嗎
2021-01-14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退股能否競業限制
2020-12-31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投保人代替被保險人簽名這份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20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由一張車票所引發的保險官司
2020-12-22投保人駕駛無證車輛身亡 保險公司拒絕賠償
2021-03-03交通傷殘鑒定機構是否由保險公司指定
2021-02-19出車禍了保險公司多久賠償傷者
2021-03-21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哪些監督管理要求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