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人犯罪后又實施了法定的立功行為,但后來又借機逃脫司法機關的控制,再次被抓獲后,對其先前的立功行為還能否認定為立功?對此,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行為人雖然有立功表現,但又脫逃的,表明其主觀上沒有悔罪性,主觀惡性仍然較深,不應認定為立功。另一種意見認為,立功是行為人犯罪后的一種獨立的有益于社會的行為,它一般與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悔罪表現的關系不大。立功一旦成立,則不論行為人是否認罪,是否逃脫,均不影響立功的性質,在對行為人量刑時,該立功行為仍應予以認真考慮。但在具體如何從輕或減輕時,應與立功后沒有逃脫行為的有所不同。
筆者認為,第二種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首先,人的行為是在特定時空下的實施的,具有歷史性。認定行為的性質,不能脫離特定的時空條件。立功是行為人犯罪后獨立實施的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行為。這種行為一旦實施完畢,就已經固定化、現實化。行為人之后是否脫逃,是否認罪,對其先前的立功行為的性質不會發生影響。其次,與自首不同。自首特別強調行為人的悔罪性。自首的成立,除了要求自動投案、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以外,還要求行為人必須將自己置于司法機關的實際控制之下。如果自動投案后又脫逃的,則不能認定為自首,因為脫逃行為本身即表明行為人主觀上不具有悔罪性,不是真正愿意接受司法機關的裁判。立功則不同,其設立的指導思想是功利原則,因而重在行為客觀上的有效性,而不在于行為人主觀上的悔罪性。只要行為人的行為本身是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立功即為成立。至于有無悔罪表現對立功的認定關系不大。“有立功表現并不能表明犯罪分子必須具有悔罪表現。犯罪分子即使不供認自己的罪行,或者供認不徹底,或者供認后又翻供,雖說明其主觀惡性較深,但對立功的成立與否一般影響不大。當然,行為人先前的立功表現也不影響其后的脫逃行為的認定。司法機關在處理時,既要考慮行為人的立功這一法定情節,對其予以從寬處理;又應考慮行為人的脫逃這一酌定情節,對其予以從嚴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選了拆遷安置房還能選貨幣補償嗎
2021-03-21科創板是什么
2021-03-14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訂婚了退婚怎么退
2021-03-14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交通肇事行為等于交通肇事罪嗎
2021-03-10辦結婚證的時候能查到對方婚史嗎
2020-12-20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是用于支付農民工工資嗎
2021-02-07股東變更前的債務與新股東有關系嗎
2021-02-14合同中是否有必要約定合同主體
2021-03-06合同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1-02-14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保密義務不是競業限制單位,需不需額外付費
2020-12-05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