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86條是說:“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71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發現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70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畢的刑罰。”
筆者認為第二款和第三款看似十分嚴密,但它們之間顯然有所疏漏:第二款講“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而第三款是針對“在假釋考驗期限內……”。
介于“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與“在假釋考驗期限內……”之間的那段時間,即在假釋前判決宣告后在監獄的那段時間里犯罪,當時沒有發現,后來在假釋期間才被發現應該如何計算刑罰沒有相應的條款加以規定。
雖然筆者尚未發現這樣的一些典型案例,而且筆者也相信監獄有高水平管理。但是立法總是應該從最壞的角度思考,嚴密法網———犯罪分子再服刑期間完全有可能偷竊、協助他人越獄等而未被發現。故筆者以為,刑法立法應該要考慮這方面內容。
那么,這一段期間內的犯罪究竟應該如何追究呢?照立法本意來看,可能會形成三種意見:
1、依刑法第70條,視為新發現的罪行,“先并后減”。因為這時所犯的罪相對于假釋這一情況已經是有所滯后,這畢竟不是假釋期內所犯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表現優良才獲得假釋機會。發現其有漏罪,犯罪人也試圖隱瞞部分犯罪,但是漏罪畢竟是既往的犯罪事實,屬于“舊賬”,對過去所犯的罪應該有所寬。
2、依刑法第71條,視為犯的新罪,“先減后并”。這是由于罪行是在宣判后所犯,相對于在監外犯罪比較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不思悔改,繼續作惡,又犯新罪,表明其難以改造,人身危險性較大,不重則難以有所遏止。
3、折中的方案。既不照第70條也不照第71條,而是采用新的折中方法計算。但是這樣比較麻煩,不易被接受。
這三種方法在處理假釋前的這段時間時都有缺陷,筆者尚想不出一個周全之策來處理,希望人大可以出一個修正案或最高院可以發一個解釋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后民事訴訟主體責任承擔的問題
2021-02-08免于刑事處罰會受什么黨內處分
2021-03-09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如果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是否能夠獲得一些賠償
2021-02-05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試用期離職主管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05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什么是保險合同的本質特征
2020-11-14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伍某訴某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6保險公司是否應被追加為被告
2021-02-25什么叫除外責任
2021-01-23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1-20建立保險保障基金的管理方法
2021-01-01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保險法修訂擬擴大保險公司經營范圍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