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規定的假釋制度,是罪犯重新融入社會的橋梁。在國家大慶之際對服刑人員集中辦理假釋、減刑,在四川監獄史上尚屬首次。為了讓重獲自由的服刑人員出獄后不再危害社會,此次辦理的減刑、假釋案件都是主觀惡習不深,判的刑期不長,過失犯罪等情況,而暴力犯罪、累犯、涉黑犯等,都嚴格控制。對提請假釋人員公開聽證,這既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司法理念,又注重公正公開,集思廣益,權衡利弊,嚴格界定。讓假釋人員在國慶之前回家與親人一起喜迎祖國母親60華誕,更是折射出司法的人性化。
集中假釋不僅讓獲釋人員回歸社會,對其他仍在服刑者也是一次教育和啟迪。在首批通過聽證的5名服刑人員中,就有因表現良好,先后已獲得兩次減刑的機會的假釋人員。他不僅積極接受勞動改造,還擔任了監區的文化教員,協助監獄干警引導其他服刑人員積極學習文化知識。對這類服刑人員的假釋,某種意義上,就是人性與良知幡然悔悟的一種褒獎。讓假釋人員走出大墻,就是讓他們用自己的行為教育自己、感化自己,在拯救與被拯救中重新認識自己,重塑迷途者的靈魂。對仍在服刑者來說,更是為他們上了一堂接受改造重新做人的生動教育課,讓他們看到新生的希望。
集中假釋人員馬上就要走出大墻,社會不會因此而措手不及吧?假釋人員回歸社會,所在地政府和社會組織、社區等能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同情與關注嗎?假釋人員還有一個假釋的考驗期即原判刑罰沒有執行完畢的刑期,如何幫助他們認真改造、真誠悔改?特別在就業與生活出路上,能否做到不歧視,不嫌棄,不另眼相看?雖然經濟正在回暖,有些地方還鬧起了“民工荒”,有利于使假釋人員自食其力,但要妥善安置好假釋人員是一項系統工程,絕非脫下囚服穿上工作服那般簡單,希望司法機關、政府部門以及方方面面都應做到未雨綢繆,及早作出超前安排。如果假釋人員生活沒著落,又遭人白眼,那么,他們中的一些人很可能選擇“破罐子破摔”,還會危害社會,那么,集中假釋的意義將大打折扣,而且這樣的做法要面對公眾的審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法規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12施工中道路損壞需要賠償嗎
2020-11-14安徽非婚生子如何處罰
2021-01-14個人作品著作權保護期限
2021-01-05反擔保協議書
2021-01-20公司被起訴能夠破產嗎
2020-12-10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女方扔下哺乳期孩子違法嗎
2021-02-09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小區違章建筑如何處理
2020-11-22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租住房租墻皮脫落怎么處理
2020-12-03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保險合同各條款的變更和更正
2021-01-24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在什么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會終止
2020-12-24論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之規范
2021-02-05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