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絡發展迅速,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的同時也存在風險。有些人通過加好友或者掃碼的方式被騙過,詐騙犯罪分子就此詐騙的金額有大有小,讓人蒙受或大或小的財產損失。現在很多人,防騙意識都不大強,所以一不小心可能就被騙子詐騙錢財。那么微信被騙50很多人被騙怎么報案?對此帶來詳細解答和論述。
一、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1、《刑法》第266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二、微信被騙50很多人被騙怎么報案?
微信被騙了五十塊錢可以報警,但是警方不會立案。詐騙罪為數額犯,但如果詐騙數額達不到當地的立案標準,警方一般不會進行立案,這時候這個虧只有自己吃了。所以說,你被騙了50元,這時候你報警,基本沒啥用。
三、如何防止詐騙?
1、必須要有防止被騙的意識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當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關鍵是要有這種意識,對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隨意輕信和盲目隨從,遇人遇事,應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因為對方說了什么好話,許諾了什么好處就輕信、盲從。要懂得調查和思考,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反應。
2、不感情用事
詐騙分子的最終目的是騙取錢財,并且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騙走。因此,對于表面上講“感情”、“哥們義氣”的詐騙分子(特別是新認識的“朋友”、“老鄉”、遭受不幸的“落難者”),若對你提出錢財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著感覺走”而缺乏理智,要學會“聽、觀、辨”,即聽其言、觀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問題。最好能對比一下在常理下應作出的反應,如認為對方的錢財要求不合實際或超乎常理時,應及時向老師或保衛部門反映,以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3、要特別注意“能人”
對過于主動自夸自己“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過于熱情地希望“幫助”你解決困難的人,要特別注意。那些自稱名流、能人的詐騙分子為了能更快地取得你的信任,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多都會主動地在你面前炫耀自己的“本事”,說自己是如何了得,取得什么成就,而且他正在運用他的“本事”、“能耐”為你解決困難或滿足你的請求。當你遇到這種人時,你應當格外注意,因為你面前的那個“能人”很可能是一個十足的詐騙分子,而且他正企圖騙取你的信任,此時你的反應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此后是否上當受騙。
4、忌貪小便宜
對飛來的“橫財”和“好處”,特別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許諾的利益,要深思和調查。要知道,天上是不會掉下餡餅的,克服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會對突然而來的“好處”欣喜若狂。對于這些“橫財”和“好處”,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因為微信被騙50元還達不到立案的標準,所以警察一般都不會立案處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食用公眾通訊工具交流的時候也要存有警惕心,以免受騙上當。而且詐騙立案的標準在3000元至6000元不等,如果詐騙金額比較小的,有可能追回難度也比較大。在此小編提醒大家受到損失一定要走正規途徑解決問題,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的律師。
合同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合同詐騙的預防方法
微信詐騙被抓會有什么后果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貸逾期多久放棄催收
2020-11-12沒錢交治安拘留罰款會怎么樣
2020-12-23未經股東會決議能否變更法人
2020-12-13監事最大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2020-12-22商業秘密沒有具體約定該歸誰所有
2021-01-16無證醉駕怎么處罰2020,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7未婚生子會被罰款嗎
2021-01-07什么是遺贈?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
2020-11-12同居期間購買的房產分手時如何分割
2020-12-12公款不能轉給私人賬戶嗎
2021-03-05什么是繼承法?
2021-01-14超市雇員受傷責任承擔,由誰負責
2021-03-10偽造房產證作抵押犯什么罪
2021-03-08事實勞動關系認定的法律規定
2021-01-02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干活慢會被辭退嗎
2020-11-29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
2021-02-26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