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認定書與民事賠償責任關系兩者有沒有聯系?
有聯系;
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交通事故定性定責的關鍵性依據。
民事賠償根據這個定責來確定雙方的責任,通俗的說就是事故怪誰,誰應該賠償誰。這是個定性的問題,方向性的,后期是傷殘鑒定書是賠償數額的依據,即賠償多少錢的確定的依據。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和民事賠償責任有什么不同?
一、對交通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做出認定的主體不同
前者是由交警部門依行政職權確定,后者是人民法院依司法審判權確定。在民事賠償程序中,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只能作為認定民事責任的證據之一,而非確定民事責任當事人承擔責任大小的唯一標準。
二、對交通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進行認定所遵循的原則不同
認定交通事故責任遵循過錯原則,即無過錯就無責任,過錯小的為次要責任,過錯大的為主要責任,過錯相當的為同等責任,全部過錯的為全部責任。而認定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則遵循混合原則,即某些情況下遵循過錯原則,某些情況下遵循無過錯原則。
三、交通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的認定產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可能成為當事人承擔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的依據之一,在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使用,包括作為確定當事人是否承擔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的證據。而民事賠償責任的認定產生的法律后果只能是確定當事人是否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四、交通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的認定內容不同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主要是對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引發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進行判定。民事賠償責任認定是指對賠償義務主體、賠償范圍及賠償金額的確定。
五、交通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的承擔責任主體不同
交通事故責任的主體是直接參與交通事故的當事人,通常包括行人、司機、乘客。而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主體是交通事故參與人,既包括直接參與的當事人如行人、司機、乘客等,也包括間接參與了交通事故法律關系的“人”,如車主、保險公司等。以下情況的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主體不完全相同:
1、雇傭關系下形成的交通事故,由雇主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雇員有重大過錯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只針對實際駕駛人即雇員作出責任認定,對雇主的責任不作出任何認定,沒有連帶責任之說。
2、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造成交通事故的,應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事故責任主體與民事責任賠償主體不同,事故主體是未成年人,而承擔責任的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3、車輛出借的情況下,如果出借人出借的車輛有瑕疵,或明知借用人不具有駕駛資格而借用的,對事故的賠償與借用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出借人不是事故責任的主體,但在民事借用中存在過錯)。
4、若車輛參加交強險,承保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內進行賠償(保險公司不是事故的責任主體,但依據法律規定應作為民事賠償責任的主體)。
5.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書只能作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無責任的責任認定,不會作出連帶責任的認定)。
六、交通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的認定適用的法律不同,在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時,交通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的認定也適用不同的條款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主要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法實施條例》、《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等,民事賠償責任認定除適用上述法規外,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民事法律法規。
在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關規定時,兩者適用的條款也不相同。
(一)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主要依據:
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并送達當事人。
2.《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章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3.《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四十五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調查后,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從上可知,“當事人的責任”是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履行行政管理職責時所認定的責任,實際上是指當事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交通違章、是否構成過錯,以及當事人行為對交通事故形成的影響力的大小。
(二)交通事故賠償責任認定主要依據:
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2.《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五十八條第四項(四)規定,根據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的當事人責任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當事人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對法院而言,交通事故認定書具有證據的效力,而不是進行損害賠償的當然依據。
綜合上面所說的,有認定才知道怎么樣賠償,兩者是有必然的關系,而對于認定書就要根據案件的情際情況來作出定奪,責任越小,那么賠償的金額就會越少,所以,在發生了事故之后一定要先做認定,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服申請復核的相關法律規定
交通事故認定主次責任比例是多少?
交通事故認定書簽字后悔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金是孳息嗎
2020-12-12施工班組安全合同格式
2020-11-20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是私營企業嗎
2020-12-20企業債權人可以申請企業破產嗎
2021-03-08老公現在坐牢了我和他已經分居兩年想起訴離婚法院會準嗎
2021-01-21同居關系財產的處理
2021-03-21二審發回重審需要另行組成合議庭嗎
2020-11-10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具體是怎么樣的
2021-03-04小貸公司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申請條件是哪些
2021-01-31北京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程序是什么
2021-01-30滿半年漲工資包括實習期嗎,
2021-01-25單位給員工調崗應該怎么做
2021-01-2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案例分析
2021-01-30建筑落工程保險的特征
2021-01-28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廣西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07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1-03-25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洗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1-01-25保險受益權的前沿案例問題研究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