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損害賠償與民事賠償關系
現代社會中工傷損害填補機制由一元化逐漸向多元化發展,涉及侵權行為法、商業保險法和社會保險法等多個領域,形成多種制度并存的局面。尤其是工傷賠償與民事賠償兩種請求權競合時的處理關系到勞動者、用人單位、其他侵權人、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等多方利益。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的《職業病防治法》及《安全生產法》對兩種機制的適用關系作了抽象的規定,但對條文立法精神的理解,理論界有不同的看法,使工傷保險賠付與民事賠償之間究竟怎樣適用,成為當前理論和司法實務極為關注的焦點問題。
工傷賠償與民事賠償兩種請求權競合時的處理問題關系到勞動者、用人單位、其他侵權人、社會保險機構等多方利益
目前,我國在工傷賠償和民事賠償的關系上的處理:
第一,患職業病的或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勞動者的賠償。這種情況發生的工傷事故,單位存在明顯的過錯,故勞動者既有獲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也有獲得民事賠償的權利。當勞動者享受了工傷保險待遇后,請求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差額部分的賠償及要求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時,勞動者的請求應獲得法律上的保護。
第二,工傷事故因單位本身過錯造成時,勞動者應獲得的賠償。這種情況的工傷事故往往是用人單位管理不善造成的,單位同樣存在明顯過錯,故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構成了一般民事侵權。當這類工傷事故發生時,不管用人單位有無為職工參加工傷保險,勞動者都應享有工傷保險待遇中的賠償。但由于工傷事故中單位本身有過錯,就出現了工傷賠償和民事賠償兩種請求權的競合。根據民法理論請求權競合的基本原理,受害人(勞動者)有選擇追究對方責任方式的權利。勞動者對因用人單位過錯造成的工傷,勞動者可以不要求工傷賠償,而是依照《民法通則》第119條向用人單位請求民事損害賠償。如果已經享受了工傷保險待遇,那民事損害賠償則應扣除工傷保險利益,以補足實際損失為原則,用人單位承擔社會保險利益與民事賠償差額部分。
第三,因第三人侵權所致的工傷事故,可得到雙重的賠償。因第三人侵權所致的損害,原則上應由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勞動者的傷害是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用人單位亦應按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承擔工傷賠付責任。
第四,工傷事故中用人單位本身無過錯,工傷事故是勞動者自身勞動保護意識不強或本身違反操作規程導致的,勞動者只能按工傷保險待遇標準獲得賠償。用人單位雖在工傷事故中不存在過錯,但工傷賠償因遵循無過錯歸責原則,故勞動者仍享有工傷賠償的請求權。
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取消了原勞動部于1996年頒布的《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28條針對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工傷的處理規定,為勞動者在受到職業傷害后既可獲得工傷保險救濟,又能夠通過民事侵權法獲得民事損害賠償救濟提供了可能。筆者認為這是一大進步,是對傳統的不重復享受權利的突破。我國工傷法律救濟經歷了單一模式、取代與責任競合模式、兼得模式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至1996年《工傷保險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試行辦法》)公布前,采用的是單一救濟方式。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實行,1953年修訂的《勞動保險條例》對工傷保險的制度構成作了原則性的規定,規定了工傷保險待遇標準,實行企業負擔工傷保險費的基本制度,即企業職工發生工傷通過勞動保險制度給予救濟。1957年,國家衛生部制定了《職業病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公布了14種職業病名單,規定職業病與工傷給付同等待遇。1969年,勞動保險資金從全國統一實施和調劑改為企業自籌資金和給付,勞動保險退化為企業保險。這一單一的救濟模式一直延續至1996年《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的出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動產質權是用益物權嗎
2020-12-07取證算盜用隱私嗎
2021-01-12掛名法人報酬多少錢
2021-03-01商標轉讓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8監察機關留置最長期限
2020-11-30抗辯權的分類具體有哪些?
2021-02-21合同糾紛勝訴后不執行怎么辦
2021-03-23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員工上班打游戲可以開除嗎
2020-11-29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險
2020-12-12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方式
2021-02-21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2關于熊孩子小區內刮花車案件分析
2021-03-15車險拒賠能申訴嗎
2020-12-04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印刷品加工承包合同的范本內容
2021-01-13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1-01-17高層建筑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