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亡賠償金獲得的途徑和權屬
農民工因工死亡,其親屬獲得的死亡賠償屬侵權損害賠償的一種,因用工主體的不同,造成賠償的項目和標準不一,具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1、合法用工單位發生工傷事故造成勞動者死亡,其賠償的項目和標準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理,用工單位給勞動者繳納了工傷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統籌機構向死者親屬支付,未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向死者親屬支付。
2、非法用工單位造成勞動者工傷死亡,按勞動部2003年19號令《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第六條、第七條之規定,由非法用工單位按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倍支付一次性賠償金,沒有劃分具體的賠償項目,該辦法是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制定的,該賠償應屬工傷死亡賠償金。有些省級人民政府(如河北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規定煤礦發生工傷死亡事故一次性賠償不低于20萬元,其他礦山不低于15萬元,也屬工傷死亡賠償金,由用人單位支付。
3、個人(含自然人合伙)雇工非法開采發生的礦難,由于個人非法私挖亂采,不屬于合法的用工主體,礦主與遇難人員之間不屬于勞動法律關系,而屬于雇傭法律關系,此時的賠償金應屬人身損害賠償。由于各級人民政府對小煤礦、私營煤礦、個人私挖亂采的管理和打擊力度逐年加大,個人私挖亂采的現象很少存在。
同樣的礦難,由于用工主體不同、受害人戶籍不同、被扶養人情況不同、事故發生地不同,賠償計算方法和賠償數額有很大差異。如陜西省白河縣農民王某,2007年在本省煤礦打工發生工傷事故死亡,其父母、配偶均具有勞動能力,一女兒4歲。2006年度陜西省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為21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260元,采掘業職工年平均工資24246元,若用工主體不同,其親屬可獲得的賠償金數額有很大的差異。合法用工主體無論是否繳納工傷保險,可獲得234386元,非法用工單位可獲得242460元,若私挖亂采雇工性質的可獲得92857元。
工傷死亡賠償金分割糾紛案件中,原告是自認為有權分配死亡賠償金的死者親屬,被告是持有死亡賠償金的死者親屬。因用人單位與死者親屬之間簽訂的工傷事故死亡賠償協議,多數未明確某一親屬獲得賠償的具體數額。因此死亡賠償金在未分割前,無論由誰持有,該款項都屬于有權獲得賠償的親屬共有,該共有實質是未明確份額的按份共有,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對其應有的份額予以分割明確。
案件性質決定案由名稱,司法實踐中,在確定案由時多數以“撫恤金分割糾紛”立案,該案由過于籠統模糊,撫恤就是撫慰救助,一般是指慰問傷殘人員或死者家屬并給以物質上的資助,具有道義性質。而工傷死亡賠償是用工方必須向勞動者親屬支付的,在確定案由時,筆者以為以“工傷死亡賠償金分割糾紛”立案較為適宜。
二、參與分配死亡賠償金人員的確定
一般情況下,參與分配的人員是死者直系親屬中的配偶、父母、子女,但也包括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其他親屬,具體范圍按勞動部2003年18號令《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確定。供養親屬撫恤金是用人單位支付給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具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性質,不屬于精神撫慰。非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有勞動能力的親屬不得享有,在具體分割時不宜為其以后喪失勞動能力時預留份額。有權獲得供養親屬撫恤金的親屬還應參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分割。當參與分割人員較多時,應綜合考慮死者父母的年齡、勞動能力、收入狀況、有無其他子女,配偶的年齡、勞動能力、撫養子女的能力,子女的年齡、受教育狀況等因素,盡量做到公平合理。
在分割工傷死亡賠償金時是否為胎兒預留相應的份額,法律法規沒有具體規定,在司法實踐中作法不盡相同。筆者以為,應當為胎兒預留相應的份額,若出生時為死體的,預留的份額由死者親屬重新分配。胎兒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其生活費、教育費等需要很大一筆資金,也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在有物質幫助的情況下,若不為其預留相應的份額,讓其母親一人獨自承擔撫養教育之義務,有違公平合理之原則。
對有權獲得死亡賠償金又沒有參加訴訟的年老體弱或尚未成年的死者親屬,人民法院應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在審查起訴時通知其以共同原告的身份參加訴訟,不應按第五十六條的規定通知其以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若其明確放棄該權利的予以認可。如不通知其參加訴訟,則處理時明確其份額與訴訟主體相矛盾,不明確其份額,讓其與死亡賠償金持有人在第一次分割后共有,其合法權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對其造成損害。人民法院處理民事案件,其社會功能很大程度反映在定分止爭上,若不通知有權獲得死亡賠償金的死者親屬參加訴訟,明確其應分割的數額,以后很容易發生新的糾紛,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司法資源的有效利用。
筆者所在法院審理一起工傷死亡賠償金分割糾紛案件中,死者親屬中的父母、爺奶、未成年弟弟均要求參與分配,死者有一四歲女兒,其配偶懷有國家準許生育的胎兒,其爺奶除死者之父外,尚有兩個叔叔,均具有贍養能力,其弟弟并非靠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本案在審理時,先確定喪葬費及處理事故人員差旅費,其次確定其女兒的供養親屬撫恤金,并為胎兒預留了相應的份額,余額作為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分割該項時其女兒、配偶的份額大于其父母,爺奶也給了很少的一部分,其弟弟未能分得。筆者認為這種處理方式是妥當的。
三、賠償項目和數額的細化
《工傷保險條例》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的死亡賠償項目基本相同,喪葬費的規定是一致的。供養親屬撫恤金與被撫養人生活費內容一致,均是靠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應當獲得的基本生活費,計算標準和給付方式不同,前者按勞動者工資的比例逐年給付,沒有規定具體的年限,直到未成年人成年或被扶養人死亡;后者是按被撫養人居住地居民年生活消費性支出按照規定的年限計算一次性給付。一次性工亡補助金與死亡賠償金均是對死者親屬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撫慰。計算的時間和標準不同,前者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標準給付48-60個月,后者是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民人均純收入為標準計算20年;對精神損害前者沒有,后者是有條件獲得。
因大部分工傷死亡賠償協議中未明確具體的項目和數額,人民法院在分割死亡賠償金時必須予以細化,否則容易出現平均主義和大概化的傾向,損害部分當事人的利益。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應按以下三項確定具體數額:
1、喪葬費,以死者生前6個月工資為標準,結合埋葬地一般費用確定,處理工傷死亡事故人員差旅費用按合理的實際發生額確定;
2、供養親屬撫恤金,喪失勞動能力的配偶按死者生前月工資標準40%,其他親屬按死者生前月工資的30%并結合被扶養人生活地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性支出確定,總數不超過死者生前工資總額,分割時因屬一次性處理不能逐年領取,未成年人應計算至18周歲,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年人可按20年計算,超過60歲的每超過1歲減少1年,超過75歲的按5年計算;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準為死者生前48-60個月的工資,用人單位給付的死亡賠償金的總額扣除喪葬費、處理工傷死亡事故人員差旅費、供養親屬撫恤金后,有的小于48個月工資總額,有的大于60個月工資總額,但無論多少均宜納入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范圍予以分配。
有人認為死亡賠償金含有對死者親屬的精神損害賠償,對部分當事人提出單項分割精神損害賠償金的請求應予支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和《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精神損害賠償適用于侵權致人死亡而不適用于工傷致人死亡的情形,除法律有明確規定外,對工傷死亡賠償一般無精神損害賠償之規定,參與分割死亡賠償金的親屬之間很難確定誰的精神損害大、誰的精神損害小,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就包含有物質幫助和精神撫慰的性質。在分割死亡賠償金時,當事人另項主張精神損害賠償,若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不應支持,但死者家屬與用人單位約定有精神損害賠償的項目和具體數額的,從其約定。
死亡賠償金持有人以該款項清償死者生前所欠債務,對方當事人認可的,人民法院不予干涉。若對方當事人不認可,無論其是否繼承死者遺產,對清償債務部分均應納入死亡賠償金總額中予以分割。清償人可依據《繼承法》的規定,要求其他親屬予以補償,司法實踐中應防止持有人虛構死者生前債務,侵占死亡賠償金。
四、處理該類案件的法律適用
工傷死亡賠償雖然是民事侵權賠償的一種,分割時在具體的法律適用上,因該賠償是基于工傷引起的,應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排除該《解釋》的適用,即使是非法用工單位造成勞動者工傷死亡,按勞動部2003年19號令《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規定,在分割該賠償金時仍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而不能作為雇傭關系處理。只有在個人私挖亂采造成勞動者死亡的情形,才按雇傭關系處理,死者親屬獲得的死亡賠償金在分割時按《解釋》的規定處理。死亡賠償金雖然是基于死者工亡而產生的,但用人單位給付的對象不是死者而是死者的親屬,其性質與死者的遺產不同。遺產是死者生前所有的合法財產,而死亡賠償金是用人單位對死者親屬的補助和撫恤,不是死者生前財產,不具有遺產的性質,故不能適用《繼承法》的規定進行處理。因死亡賠償金的數額往往大于或小于《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準,故亦不能完全套用該《條例》進行分割。《民法通則》中也沒有死亡賠償金分割應適用的具體條款。工傷死亡賠償金在獲得時是以死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為基礎形成的,在死亡賠償金分割時,當事人之間卻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為統一法律適用,小編以為,應適用《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結合《工傷保險條例》的具體規定,在《工傷保險條例》沒有具體規定時,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在保障老人、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按喪葬費、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位階,合理運用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在死者親屬間公平合理地予以分配。
外出打工的農民工一般都是家里的頂梁柱,若因工傷事故死亡,其親屬在物質、精神上的損失都很大。因此,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應耐心細致地做好當事人的工作,運用多種方法加大調解力度,力爭調解解決,使原、被告盡量保有原來的那份親情。若雙方的差距太大,也應盡量化解沖突,切莫使死者親屬在悲痛的基礎上又添新怨。若有需要,可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事最大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2020-12-22怎樣行使翻譯權
2021-03-11發明專利申報步驟是什么
2021-03-20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什么
2021-03-08訴訟中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1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3歲男童遭母親男友虐打,同居期間虐待孩子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0-12-26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就業協議書和勞動合同區別有哪些
2020-11-28錄用通知書有效力嗎
2020-11-25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可以提前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嗎
2021-03-23車輛未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損害,保險公司能不賠嗎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