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調崗降薪逼迫勞動者離職,要承擔法律責任
一、法規
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如果勞動者提出并和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則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因此,司法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為達到減少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目的,便采用調崗降薪、外派、安排進修等手段,惡意逼迫勞動者主動辭職,勞動者被迫離職后,能否獲得補償?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能否提出被迫辭職,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分析
用人單位雖然有用工自主權,但是該權利卻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特別是對勞動者進行調崗、調薪時,必須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否則即為無效。在司法實踐中,雖然用人單位往往會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因生產經營需要調整勞動者崗位的,勞動者應無條件服從”或“勞動合同履行期間,用人單位有權調動或變更勞動者崗位”,但是該約定應屬無效條款,因為調崗降薪是對勞動合同的根本變更,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因此,用人單位要調崗降薪必須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否則就屬于違法。
同時,勞動者能否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提出被迫離職,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趙金濤律師認為,工作崗位和工資報酬等都屬于勞動條件,如果用人單位采用調崗降薪、外派、安排進修等手段,惡意逼迫勞動者主動辭職的,屬于擅自改變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條件,勞動者當然可以以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為由,提出被迫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三、建議
在發生用人單位逼迫勞動者離職的情形時,勞動者首先和用人單位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要求用人單位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崗位、原工資;勞動者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同時,勞動者一定要保留好用人單位逼迫離職的相關證據,比如錄音、郵件、公司蓋章文件等,以便在發生爭議后能夠做到有理有據。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調職降薪是否合法的法律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的情況較為復雜,律霸網為您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歡迎您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章屬于什么部門管
2021-01-05哺乳期女職工可以停保嗎
2021-03-10商業秘密的網絡保密方法有哪些
2021-03-25擔保合同有不安抗辯權嗎
2020-12-27破產過程中債權債務能否抵消
2021-02-17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學生在學校摔斷胳膊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0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酒駕出車禍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2-17學生平安保險不適用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性原則
2020-12-05保險代理人的代理權是如何產生的
2021-02-03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自然災害車險賠嗎
2021-01-31被忽悠買了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20機動車掛靠運營,誰享有保險利益?
2021-02-10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義務責任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