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舉報親人犯包庇罪嗎
如果只是不舉報親人犯罪的行為,不構成包庇罪。
為了節約司法資源,保證及時有效的懲治違法犯罪,法律是鼓勵舉報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舉報”。可見,“任何”之中也包括親人舉報。
但是,在親情倫理上,大多數人的內心仍然是排斥親人舉報的。因為家庭是每一個人最能放松,也最具有安全感的港灣,親人之間相互舉報勢必會給家庭成員間帶來信任危機。作為我國古代法律重要原則之一的“親親相隱”制度,就是因其以中國人認可的人倫親情為基礎,才獲得了長久的生命力。雖然現代法制并不堅持“親親相隱”,但現代法制亦不排除從人性與倫理價值的層面分析和考量法律問題。
例如,在立法上,我國《刑事訴訟法》就有“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在司法上,親人的舉報行為屬于幫助犯罪嫌疑人自首,有利于其從輕處罰的重要量刑情節。例如,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規定:“犯罪嫌疑人被親友采用捆綁等手段送到司法機關,或者在親友帶領偵查人員前來抓捕時無拒捕行為,并如實供認犯罪事實的,雖然不能認定為自動投案,但可以參照法律對自首的有關規定酌情從輕處罰。”前述醉駕案件的周某被判決緩刑就是依據了相關規定。
如今,我們固然承認“親親相隱”對于穩固和睦的家庭關系具有一定的特殊價值。但這與古代的“親親相隱”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在遇到違法犯罪時,收集、舉報親人沒有設防的違法犯罪言行,還遠遠談不上是一種人倫之殤。喝酒不開車,開車不打電話,這不僅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生命的珍視,還是對自己家人應有的責任感。舉報交通違法犯罪,不能用傳統的家庭倫理標準來判斷對與錯。
不舉報,或許有人覺得會涉及另外一項罪名——包庇罪。其實,包庇罪在客觀方面主要表現為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的行為,主要指自己向司法機關和有關組織出具口頭或書面的假證明,意圖使犯罪的人逃避法律追究。而單純不提供證言、沉默不語或者不出庭作證行為,不成立包庇罪。
盡管舉報親人的行為符合法律的要求,亦體現出公民日益增強的法治意識,但對于舉報,法律畢竟沒有規定不舉報的責任,親人間的舉報更應該屬于個人自由的范疇,法律不能夠過度干預。綜合來看,舉報親人不應是第一選擇,而是窮盡其他方法之后的最后選擇。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對于親人犯罪之后,如果不舉報這種情況,一般是構成包庇罪的,因為包庇罪首先是屬于明知道對方是犯罪分子,而且還采取一些手段阻礙辦案人員執法,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能否適用緩刑,數罪并罰適用緩刑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12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車禍多久不起訴什么時候過期
2021-03-12通報批評是什么處分
2021-02-16聯防隊員暴力拆遷還動手打人,暴力執法怎么處罰
2021-02-14農民工工資拖欠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18訴請解除合同可以撤回嗎
2021-01-22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離崗多久才能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7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發現對方可能拖欠貨款怎么辦
2021-03-11偽造房產證,變賣他人房產會被判刑嗎
2021-02-23購買集資房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1-01-23保險合同中的告知義務的性質是強制的嗎
2020-12-25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精打細算購買旅游意外險
2021-03-20不給臨時工買保險合法嗎
2021-03-19保險合同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