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政處罰法》三十二條的內容是什么?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二、《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并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六條 除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并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制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行政處罰法中明確規定了各種行政違法行為的處理情況,相關情況是在沒有達到立案標準的情況下進行的處罰處理,在司法實踐中,如果涉及到達到立案標準的,那么還需要追究相關刑事責任,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行政處罰法院強制執行期限有多久?
稅務行政處罰法全文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調解可以終止嗎
2021-03-05仲裁以后還可以訴訟嗎
2021-03-07支票日期怎么算,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土地租賃可以轉租嗎
2020-11-08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
2021-01-12剝奪子女監護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0-12-21法定扶養義務是幾年
2021-01-24什么是贍養費?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4贍養義務包括過世夫妻的父母嗎
2021-01-25贍養協議公證細則
2021-01-18撤銷仲裁的條件有什么
2021-01-08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勞動合同過期半年沒有續簽怎么辦
2021-03-14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產品責任保險與產品質量保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土地承包經營權適用什么法律
2021-01-06土地承包的的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9給政府征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