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仲裁和訴訟解決民事糾紛有哪些方式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1-28 · 544人看過

仲裁和訴訟是解決民事糾紛的兩種主要途徑和方式,是為了解決當事人之間對具體問題的爭議而設置的程序性規則。

(1)權力來源不一樣

訴訟和仲裁最本質的區別實際上在于公權力和私權利之間的區別。訴訟是國家司法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處理案件,解決當事人之間糾紛的活動。訴訟程序是當事人行使訴權,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合法權益的過程,也是國家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人民法院裁斷案件的訴訟活動是國家法律賦予的公權力。

(2)審理人員的產生方式不一樣

法院是國家司法機關,行使的是國家的公權力,管轄案件的法院,組成具體案件合議庭的審判法官不可能由當事人自主決定,法院對案件的管轄權是由法律規定的。盡管在合同法領域允許當事人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在合同條款中事先選定管轄法院,但亦要受級別管轄、地域管轄以及法律規定選擇范圍的限制。另外,從當前法院內部案件分配的一般程序來講,當事人到法院起訴,立案庭審查之后,對符合法定條件的予以受理,之后具體案子將由電腦依照事先設置的條件,根據案由類型分到各個審判庭里,到了審判庭里再按照各個法官承辦案件的情況進行分配。在這個過程中基本上當事人是沒有辦法選擇組成合議庭的法官的,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處理相關案件的專家來組成這個合議庭的審判員。

但在仲裁程序中,可以依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不受地域、級別的限制,在全國范圍內,乃至世界范圍內選擇自己信任的仲裁委員會審理自己的案件。組成仲裁庭的仲裁員也是由當事人選定。根據仲裁規則,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可以各單獨指定一名仲裁員,然后雙方共同指定一名首席仲裁員,三名仲裁員組成裁決案件的仲裁庭。如果當事人超過仲裁規則規定的期限仍不指定仲裁員,則將會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每個仲裁委員會都會公布仲裁員名冊,當事人可以在選定仲裁委員會的網站上查詢。提交仲裁申請后,仲裁委員會的秘書處也會給雙方當事人寄發全體仲裁員名冊。每個仲裁員擅長的仲裁方向都會在名冊中列明,無論是房地產的、證券的、一般貨物買賣、合資合作企業,還是一般的合同、知識產權專利,當事人可以根據案件的特點自行選擇擅長處理相關案件的仲裁員。比如案件是證券的,可以指定證券方面的專家;案件是建筑工程的,可以找建筑工程方面的專家來裁判審理。對仲裁庭的組成和仲裁員的選定,仲裁程序中的當事人是有一定決定權的。

(3)庭審模式不一樣

我國一直實行一種超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較之大陸法系奉行訴訟職權主義的國家強調法官在訴訟中的作用而言,我國法院更注重法官在訴訟過程中所應發揮的主導者作用。在這種模式下的庭審過程中,法官經常采取詢問當事人的方式來查清案件事實,嚴格遵循法律規定的各個庭審階段程序。因此,相對來說到法院打官司,訴訟開庭的程序特別嚴格。有的法官對庭審現場的控制比較嚴厲,在宣讀起訴書階段,當事人申請在起訴書之外進行擴展性陳述,法官可能不予準許,要求當事人只能宣讀起訴書,或者只能宣讀答辯狀,到辯論階段再陳述。在質證階段,當事人想談談相關證據的形成背景,法官也可能不允許,要求僅圍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進行質證。訴訟過程中的審判氣氛嚴肅有余,而民主不足,沒有盡可能的激發當事人參與訴訟的積極性,當事人在庭審過程中也比較拘謹而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仲裁庭則不同,當事人參與仲裁庭開庭的感覺與當事人去法院應訴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為仲裁員都是兼職,不是專職的,仲裁員參與案件的審理,前提是當事人的指定。當事人指定仲裁員處理自己的案件,是基于對該仲裁員的信任。仲裁員是帶著被當事人信任的出發點來審理案子,當事人也是帶著案件將由自己信任的仲裁員來審理的心態來參與仲裁程序。基于這樣相互之間的信任,在仲裁庭庭審過程中,雖然爭議雙方當事人共處一室,但氛圍比較友好,各個程序階段相對也沒有那么嚴格刻板。另外,鑒于法律對仲裁員任職資格的規定,能在仲裁委員會擔任仲裁員的都是從事仲裁工作、律師工作、審判員工作、法律研究教學工作以及在經濟貿易等專業工作滿八年的,所以仲裁員中專家型仲裁員比較多,對仲裁參與各方較為友好。尤其是律師型的仲裁員,因為特別能體會到律師工作的不易,所以在仲裁庭庭審過程中對代理人的權益亦比較照顧。這樣的庭審方式更有利于各方仲裁參與人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放松態度想辦法簡潔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主張及支持理由讓仲裁員接受。也正因為仲裁委員會、仲裁合議庭的組成人員都是當事人指定的,在其信任的機構、由其信任的仲裁員處理案件,因而對于仲裁結果,當事人也都能接受并予以執行。

(4)程序靈活性不一樣

就訴訟程序來說,它是國家司法機關——人民法院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配合下,依照法定的訴訟程序解決糾紛的全部活動。因為法律規定的原因、因為法院審理案件方式的原因、也因為法官對庭審活動的掌控,法院訴訟程序是不能改變的,每次庭審程序的順序也是固定的,雙方起訴、答辯,然后調查事實,進行證據質證,雙方辯論,以及最終陳述。法官對當事人在庭審過程的各個程序階段中的陳述表達控制比較嚴格。宣讀起訴書、證據舉證質證、辯論陳述等各個程序階段不能混同交叉進行,只能按照規定的程序先后,按部就班,不能變更。當事人只能按照法院的安排,依照案件具體承辦法官的要求,進行訴訟程序。

而在仲裁過程中,熟悉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規則,了解案件審理的一般程序后,如果當事人對自己案件的審理程序有特別的要求,可以以書面的形式,向仲裁庭提出申請。比如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提交仲裁申請,在仲裁委員會依法受理之后,不想直接進行開庭審理程序,而是想請仲裁庭在開庭之前先組織與對方進行調解,就可以向仲裁庭提出書面申請,仲裁庭收到申請后會進行考量并征詢仲裁對方當事人的意見,因為調解需要雙方都同意才能進行。如果雙方都同意先行組織調解,則仲裁庭可以決定開庭審理前,先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仲裁案件立案要按規定繳納仲裁費用,但是如果在開庭之前調解結案了,仲裁費用不但減半,而且退款的比例會更大。所以申請在開庭前調解,對當事人也有好處。所以,一定要熟練掌握仲裁程序,然后擬定對己方最有利的程序策略,及時向仲裁庭提出相關申請,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己方利益。

同時仲裁庭也可能會主動跟當事人就仲裁程序進行溝通。仲裁員不一樣,審理案件的特色也不一樣,有的仲裁員可能開庭就先質證再陳述:先把雙方的證據互相質證完了,然后雙方再陳述主要理由和仲裁請求,之后再辯論。所以在準備仲裁的時候,不要呆板地認為仲裁庭庭審是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應該把案件情況全部了解清楚,根據庭審過程中的不同程序,以及各個仲裁員掌控庭審程序的不同特點,把對己方最有利的事實、法律、主張,在適當的時候清楚地表達出來。

另外,如果當事人對仲裁庭靈活安排的程序有異議,比如說仲裁庭要求雙方先進行證據質證,因為顧忌先入為主的影響,當事人覺得先進行證據質證于己方不利,可以對仲裁庭的安排提出反對,說明希望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先陳述事實理由,之后再證據質證。但有時候仲裁員會堅持,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跟仲裁員解釋一下異議的理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