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死亡負不負刑事責任
1、造成交通事故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對其違章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處罰。
2、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構成刑事犯罪的,依照《刑法》規定,依法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133條的規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上述其他特別惡劣情節,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 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傷5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
(2)死亡6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60萬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為有哪些
1、發生事故后駕車逃逸;
2、發生事故后當事人棄車逃逸。
雖然說可以“私了”的交通事故后果均不嚴重,但是這兩種逃逸行為在“私了”事故中也時有發生。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的情節的,屬于交通肇事罪的情節加重犯。構成該情節加重犯,首先要求行為人的肇事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否則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只能作為定罪情節在確定其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時加以考慮;
其次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已經發生交通肇事行為,如果對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產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動機,也就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再次,對于雖然履行了對被害人的搶救義務,但是逃避責任查清認定的行為,仍然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謂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現場逃離,但也可以將被害人送往醫院后逃離,甚至在現場躲藏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并向公安機關報告的,應認定為自動投案,構成自首的,因上述行為同時系犯罪嫌疑人的法定義務,對其是否從寬、從寬幅度要適當從嚴掌握。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應認定為自首,但應依法以較重法定刑為基準,視情決定對其是否從寬處罰以及從寬處罰的幅度。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是什么?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需要坐牢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判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0-11-19輕微交通事故處理的步驟是什么
2021-01-14醉駕行政拘留7天可以探視嗎
2021-01-28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買賣婚姻女方單方離婚怎么離
2021-02-03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沒有區別
2021-03-10申報個人財產包括銀行存款嗎
2021-03-19一方存折寫父母的名字,離婚怎么證明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08老公的“不再打牌”的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7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公司加班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2020-12-24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是什么意思
2021-02-15湖南省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2021-02-13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保險合同是不是單務性合同
2021-03-13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車子保險沒額度了能再買一份保險
2021-01-03轉讓保險標的要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