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法是指為了更好的監督我國的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而制定的法律,聽證是指在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當事人可以選擇旁聽,但不能作出任何意見。那么,行政處罰法告知聽證有沒有期限?一般是在三天之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可以申請聽證的,應在作出處罰決定前告知聽證權利,最長三天。
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制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后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三條 聽證結束后,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決定。
在實施行政處罰時,一定要留出讓當事人充分行使陳述和申辯權利的時間,即《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與《行政處罰決定書》不得在同一天下達,按照國家局格式文書的要求,兩份執法文書的下達必須間隔三天。當事人已經陳述和申辯的,或者說當事人沒有陳述和申辯的,又要求當天給予處罰的,可由當事人在《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回執上注明:“本人已(無)陳述和申辯,要求當天處理”的意見和簽名后,方可在送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當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
行政處罰法告知聽證有沒有期限?告知聽證是由當事人提出的請求,以當事人意愿為主,如果當事人提出聽證,人民法院應當及時作出聽證告知。如果當事人對所宣布的證據表示反對,可以委托律師復議,搜集更多有力證據翻供。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行政處罰法釋義以及意義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實物抵押合同怎么寫
2021-01-26醫療鑒定許可證過期如何處罰
2021-01-102020國家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22遺囑人如何自己寫遺囑,遺囑人如何找人代寫遺囑
2020-11-12家暴離婚起訴書
2021-03-24申請工傷傷殘鑒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保險合同簽訂后可以撤銷嗎
2021-03-25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3-01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的內容是什么
2020-11-16在農村承包田地搞養殖要不要簽合同
2020-12-12公司拆遷補償費要交多少稅
2021-01-03申請信息公開對提高征地拆遷補償有什么作用
2021-02-10不是在宅基地上建的房子,拆遷時能得到補償嗎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