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法是指為了更好的監督我國的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而制定的法律,聽證是指在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當事人可以選擇旁聽,但不能作出任何意見。那么,行政處罰法告知聽證有沒有期限?一般是在三天之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可以申請聽證的,應在作出處罰決定前告知聽證權利,最長三天。
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制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后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三條 聽證結束后,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決定。
在實施行政處罰時,一定要留出讓當事人充分行使陳述和申辯權利的時間,即《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與《行政處罰決定書》不得在同一天下達,按照國家局格式文書的要求,兩份執法文書的下達必須間隔三天。當事人已經陳述和申辯的,或者說當事人沒有陳述和申辯的,又要求當天給予處罰的,可由當事人在《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回執上注明:“本人已(無)陳述和申辯,要求當天處理”的意見和簽名后,方可在送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當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
行政處罰法告知聽證有沒有期限?告知聽證是由當事人提出的請求,以當事人意愿為主,如果當事人提出聽證,人民法院應當及時作出聽證告知。如果當事人對所宣布的證據表示反對,可以委托律師復議,搜集更多有力證據翻供。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行政處罰法釋義以及意義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晚上擾民該向哪里投訴
2020-11-16改裝車輛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04沒拿房子抵押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3-25接管期限延期是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決定嗎
2020-11-22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注冊倉單
2021-02-02單項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23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女子水上樂園溺亡游樂園有責任嗎
2020-12-06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國土局有權解決鄰居土地糾紛嗎
2021-02-06房產證在銀行抵押起的可以加名字嗎
2020-12-26雇主怎么在勞動合同上免責
2021-01-16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婚嫁保險有什么用
2021-02-15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保險公司拒賠
2020-11-28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