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侵權責任法》沒有特別規定,適用一般侵權責任規則。
二)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作以下區分:
1.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
受到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2.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內的人員人身損害的:
1)無行為能力人受到損害的,教育機構應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2)限制行為能力人受到損害的,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承擔責任。
此處提出的問題是: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以下簡稱“教育機構”)內的人員是否包括在“教育機構”就讀的學生?侵權責任法的條文沒有明確規定。如包括,則“教育機構”將承擔較重的責任。實踐中,校園侵權行為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就“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是否盡到教育、管理的職責以及“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在教育、管理上的過錯與侵權行為的發生有多大的關聯性等問題有很大爭議。關于這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12月26日公布,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七條第一款作如下表述:“……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嚴格意義上,在“教育機構”就讀的學生相對于受害人及“教育機構”(包含其工作人員)本身而言也是第三人,只不過“教育機構”對于在該機構就讀的學生同時負有教育、管理的責任,當某一學生侵害其他學生的權益,造成損害時,如“教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該侵權行為的發生有過錯,未盡到教育、管理者的職責的,“教育機構”應對受害人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但該種責任應既不同于“教育機構”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對其工作人員所承擔的責任,也不同于《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監護人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承擔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能支持嗎
2020-12-30二審案件能否申請回避
2020-12-18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如何去法院辦理提存
2020-11-23已登記的地役權轉移登記的情形
2021-01-15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建筑工程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1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保險公司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2土地流轉的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2有地契拆遷怎么安置
2021-01-23安置房有哪幾類
2020-12-05如何認定被拆遷人的主體資格
2020-12-25農村拆遷安置房購買權是遺產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