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是針對公民當時發生的違法行為作出的,所以就要求行政處罰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受理并且通過審理后將決定傳達給公民,公民在此基礎上要么接受處罰要么就針對不服的部分進行救濟,下面一起來看看行政處罰受理時限是怎么規定的?
一、行政處罰受理時限是怎么規定的?
《行政處罰法》中有關期間(期限)問題一、《行政處罰法》有關“期間(期限)”的規定:
1、《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2、《行政處罰法》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3、《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4、第四十六條第三款:
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應當收受罰款,并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二、關于期間(期限)的說明:
1、關于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期限和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期限:
(1)《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當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與《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期限不同,不能混淆;
(2)《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當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規定,這里涉及到行政機關在辦理適用一般程序的案件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時間,即:行政機關應在事先告知書或聽證告知書送達當事人之日后“三日”期限期滿后才能作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若當事人要求聽證的,則按聽證的程序規定組織聽證后才能作出行政處罰)。
(注:在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中,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按法律規定程序辦理)。
(3)《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期限。在《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二十日內組織聽證,這里我們可以從其規定。
2、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節假日:
(1)相關法律規定:
(一)《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期間(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二)《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三)《行政復議法》第四十條規定:
“行政復議期間的計算和行政復議文書的送達,依照民事訴訟法關于期間、送達的規定執行。”
“本法關于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四)《行政許可法》第八十二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2)說明:
《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許可法》中“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限)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的規定不完全一致,如:某行政機關在9月30日送達當事人聽證告知書后,按照《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當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規定,
若按工作日計算,因“十一”國慶長假10月1日至10月7日是節假日,當事人可以在9月30(若“三日內”期限包含9月30日當日)、10月8日、10月9日,最遲在10月9日提出聽證申請;若“三日內”期限不包含9月30日當日,則當事人可以在10月8日、9日、10日,最遲在10月10日提出聽證申請。
若按《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的規定,則當事人可以在9月30日(期限包含當日的情況下)、10月1日(10月1日不是期限最后一日)、10月8日提出聽證申請,最后期限為10月8日;若“三日內”期限不包含9月30日當日,則當事人可以在10月1日、10月2日(10月1日、2日不是期限最后一日)、10月8日提出聽證申請。
同時,若三日期限不包含當日,也并不意味著當事人不可以在當日提出聽證申請。
還有一個問題:當事人是否可以在10月1日至7日的節假日提出聽證申請,按照維護當事人權益的角度出發,應該可以。
另外,對于期限較長的規定,如60日、一個月、兩個月等,應包括節假日,法律有明確規定的除外。
3、關于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當日:
《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當日。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這里要看法律具體規定,如果是規定“***之后”,一般不包括當日,如果是規定“***之日起”,應包括當日。
根據文章可知,行政機關在查知公民確實存在違法行為需要被處罰的情形就必須在期限內受理,然后給公民充足的時間認識到違法行為的后果并且主動接受。如果公民發現機關沒有按照時限受理就可以委托律師訴訟。
?造成交通事故的行政處罰有哪些?
?醉駕行政處罰標準2020
?醫療糾紛的行政處罰的種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還可以入境嗎
2021-03-14扶貧搬遷后田地收回嗎
2020-11-29勞動爭議調解的步驟分別指的是什么
2021-02-11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延長嗎
2020-12-31質疑產品質量誰舉證
2021-01-22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雇傭關系適用侵權法嗎
2021-01-22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交通事故中對方摩托車沒有手續保險公司會賠對方車輛損失嗎
2021-01-03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過哪些階段
2021-01-22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進行民事訴訟可行嗎
2020-12-13機動車被洪水沖走了可以找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22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保險的作用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