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經營行為難免會因為負責人沒有嚴格遵守法律并作出了錯誤的決策而出現違反法律的現象,國家機關在發現企業的違法行為之后會通過嚴密的調查確認之后就會對其作出處罰決定,下面一起來看看企業處理行政處罰方式有什么?
一、企業處理行政處罰方式有什么?
(一)行政處罰的依據
企業在得知自己被行政機關處罰后,常會手忙腳亂,特別是下面的辦事人員,由于對法律知識與社會經驗的積累不足,在面對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處罰時,心慌,沒有任何應對的措施,旋即想到的就是盡快交罰款了事。但是,大多企業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些行政機關是以什么理由對你企業做出處罰的,這些處罰理由是否在法律賦予其處罰權的范圍內,是否在處罰程序上合法?
在行政處罰程序上有瑕疵的地方:(1)行政處罰一般都是兩名工作人員一并參與,不可能存在只有一人就可以執法的情況;(2)沒有主動出示過工作證件;(3)收走的所有賬本沒有開具相應的扣押文書;(4)告知處罰金額時沒有相應的文書,并且沒有任何法律依據;(5)行政處罰一般都在辦公場所進行,不可能在休息日的,并且是在某個茶樓解決。
因此在面臨行政機關的處罰時,首先自己不能慌了神,或者總是想通過交罰款解決,有一些處罰是本來可以避免的,有些處罰本來就是沒有依據的。
(二)與行政處罰機關正面接觸
較多的企業,在面臨處罰時,都不敢與行政機關正面接觸,想的是如果據理力爭,把這些機關的人惹毛了,要加倍處罰,到時候會得不償失。其實不然,我國的行政處罰法明文規定了:當事人有提供證據,辯解的權利,并且行政機關不得應此加倍處罰。
與行政機關的正面接觸,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1、向行政機關了解具體的處罰依據或處罰理由,得到處罰文書;2、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向行政機關提出辯解。
與行政機關接觸了,才能了解情況,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去解決問題。企業不但要與行政機關接觸,還要多接觸、主動去接觸,弄清楚罰從何來,是否應罰,可否少罰、免罰。
即使出現了問題,也可以早處理,早應對。
企業如果的確存在違法行為就必須在面臨行政處罰的時候需要主動配合完成國家機關的處罰決定,但企業并沒違法卻被處罰就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并要求重新作出不處罰的決定以免被侵害權利。
行政處罰告知書是怎樣的
行政處罰簡易程序是怎樣的?
哪些行政處罰應當舉行聽證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欠款還不上可以用股權抵押嗎
2021-02-24房子抵押必須進行備案登記嗎
2021-02-06公司法董事會決議表決經過幾人同意
2020-11-25拆遷公司強拆是否構成犯罪
2021-01-21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問題
2021-01-01離婚孩子探望權誰決定
2021-02-06強行隔離戒毒怎么通知家人探視
2021-03-06兩高聯合出臺危險駕駛罪司法解釋
2021-02-08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如何避免簽訂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0-12-06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勞動糾紛離職后多久失效
2021-03-10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1-03-10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應當賠償
2021-02-21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誰可以申請土地出讓
2020-11-16拆遷補償方案全國有統一標準嗎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