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未成年人行政處罰生效能撤銷嗎?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11 · 515人看過

如果您的孩子犯了法,想必做家長的都非常著急,但是,孩子犯的法基本不會太嚴重,所以大多數都是行政處罰,既然是行政處罰,那么很多人就會問了,未成年人行政處罰生效能撤銷嗎?關于這個問題律霸的小編為您答疑解惑。

對行政處罰的撤銷裁判,是人民法院或行政復議機關經審查認為行政處罰違法而否定其法律效力的一種裁判方法。它既可表現為全部撤銷(適用于整個行政處罰行為全部違法,或者整個行政處罰行為違法與合法并存但二者不可以分離);也可表現為部分撤銷(適用于行政處罰行為部分合法、部分違法且二者可以分離);還可以表現為撤銷但同時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適用于行政處罰行為違法,但相對一方的行為也確實需受處罰)。由于要求撤銷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主要的訟訴或復議請求;因此,撤銷判決和決定是在整個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中原告請求最多、適用范圍最廣、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最有效、監督行政機關和糾正違法行政行為最有力的一種方式。

撤銷判決是世界各國行政訴訟制度中通用的裁判形式。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國的行政法院有權撤銷無權限、形式上有缺陷、權力濫用和違反法律的行政行為①;聯邦德國的行政訴訟也同樣以撤銷作為重要的判決形式②。在英美法系國家,由于普通法院不存在明確的“司法變更權”,因而其撤銷,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英國普通法院可以撤銷行政機關程序上越權、實質上越權和違反自然公正原則的行政決定。③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明確規定:“復審法院如認定機關行為、裁決、結論具有下列性質,應宣布其為非法,予以撤銷:(1)獨斷專橫、反復無常、濫用自由裁量權或其他不合法的行為;(2)同憲法規定權力、權利、特權與豁免權相抵觸;(3)超越法律規定的管轄范圍、權力和限度,缺少法律規定的權利;(4)沒有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5)在處理本編第556條、第557條規定的案件,或根據法律要求對機關審訊卷進行復議時,設有可定案證據作依據;(6)沒有事實依據,以致要由復審法院對事實重新審理。④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2項和《行政復議條例》第42條第4款在立法上一方面借鑒了行政訴訟制度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或過于原則、或過于繁瑣、或交叉包容的規定,從而較好地歸納了撤銷判決和決定適用的5項法定條件,使其既明確具體,又邏輯清晰,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茲分別論述如下。

一、主要證據不足

“主要證據不足”是撤銷判決和決定適用的首要條件。所謂“主要證據”,是指行政機關賴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必不可少的事實及其證明形式。次要證據雖然也可以對案件事實起輔助認定作用,但缺少它并不影響對案件基本事實的認定。

由于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中負有舉證責任;因此,主要證據一般均應由行政機關提供,并是人民法院審查的重點。在對被告提供的證據的審查中,人民法院應著重把握以下兩點:

1、主要證據應是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所依據的證據,而不是訴認訟階段重新收集的證據。在此我們可通過一個案例來予以分析說明:越某在光明電器商場購買兩盒TDK空白錄音磁帶。使用數日后發現質量低劣,便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舉報。工商局去商場檢查,當即將尚未出售的17750盤錄音磁帶查封,停止銷售,并將舉報人提供的磁帶送往國家工業產品檢測中心檢驗。經檢驗認定該磁帶質量低于日產EDK磁帶,系假冒商品。經查該磁帶系光明電器商場從南方某省環宇集團實業公司通過合法手續從香港某貿易公司購進,直接從日本港裝輪船運抵廣州口岸,有日本國產地證明書和我國海關貨物進出口證明書。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光明商場出售冒牌商品為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33條第2款規定,對商場罰款2000元。該商場不服,遂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決撤銷處罰決定并由工商行政管理局賠償經濟損失。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若認定當晚商場銷售的磁帶系假冒商品,必須按法定數量和方法抽樣鑒定。訴訟中被告只提供了舉報人的兩盤磁帶質量檢測鑒定,即認為光明電器商場銷售的磁帶均系假冒商品,顯然證據不足,故判決撤銷其處罰決定,由其重新處理。

被告對一審判決不服,遂提起上訴。二審中被告經人民法院許可,對該批磁帶重新依法定程序抽樣提取,送鑒定機構重新鑒定。同時,送日本某株式會社進行商檢鑒定。上述兩機構鑒定結論均為:該批磁帶質量明顯低于日產TDK磁帶,系假冒商品。據此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此案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故判決撤銷法院的判決,維持被告作出的處罰決定。

此案的爭論焦點在于;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第33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和第34條,“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和補充證據”,的規定(為筆者所加)?一種意見認為:《行政訴訟法》之所以禁止行政機關在訴訟階段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是為了嚴格促使其遵循先取證、后處罰的原則,杜絕處罰的隨意性和違法性,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至于第34條的規定則是指人民法院為了審理案件的需要,有權要求被告提供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前已經收集但在訴訟過程中未向法院移送的證據,以及原告和其他當事人在訴訟之前或訴訟之中收集的一切證據,而不是允許被告在訴訟過程中重新調查取證。另一種意見則認為:被告在訴訟過程中雖然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但可以應法院的要求重新收集證據,以利于案件真正得到公正處理。筆者認為前一種看法更符合《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原意。主要理由在于:(1)“先取證后裁決”既是對行政行為的程序要求,也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實體要求。只有證據充分確鑿,具體行政行為才能合法正確。如果在訴訟過程中可以要求被告重新取證,這本身就說明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證據不足。這種證據不足既不能因法院的認可而變為證據充足,也不能因法院同意重新調查取證后變為證據充足。法院的職責只能是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不是設法彌補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2)如果“應法院的要求被告可以重新收集證據”的命題成立,則法院即可在此借口下隨意允許被告重新調查取證,使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主要證據必須確鑿充分成為空話,同時也為行政機關在訴訟階段弄虛作假、甚至刑訊逼供收集證據提供了可能。(3)《行政訴訟法》第33條中的“收集證據”與第34條的“提供或者補充證據”是兩個涵義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缺乏某證據,在訴訟階段再向原告和證人收集;后者則是指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收集了某證據,但在訴訟階段未主動向法院提供或進一步補充,以及原告和其他當事人在訴訟階段未主動將證據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補充。

2、主要證據應是在一審前或庭審中提供的證據,而非此后提供的證據。這里,也可通過一個案件來說明: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對某經營部作出了“沒收倒賣轎車、彩電及違章經營非法所得”的行政處罰。該部對處罰不服,向省工商局申請復議。省工商局經復議后對原處罰決定予以變更。該部仍不服復議決定,遂向區法院提起訴訟。在區法院審理該案過程中,省工商局與法院在變更問題上發生分歧,工商局遂取回答辯狀和有關證據,并拒絕應訴。區法院遂以主要證據不足為由撤銷復議決定。省工商局不服,向市法院提出上訴,并提供了全部證據。市法院經審理作出了撤銷一審判決、維持原復議決定的二審判決。

這一案例爭論的焦點在于:被告向二審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否有效?一種意見認為:最高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30條明確規定:“被告在第一審庭結束前,不提供或者不能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主要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的,人民法院依據行政訴訟法第32條和第54條第2項的規定,判決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內為筆者所加)。這既符合一審中被告不舉證即敗訴的原則,也有利于教育被告尊重一審法庭,同時也是為了使每個訴訟階段都有實際意義;因此,此案的一審判決是正確的,二審判決是錯誤的。另一種意見則認為:(1)行政訴訟的宗旨是公正審判,不能一審未舉證,二審也敗訴。(2)最高法院的《意見》只規定判決撤銷,是任意性規范,而不是規定或者判決撤銷;且行政處罰被撤銷后,被告即不能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再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處罰行為,那么違法行為即可能被放縱。因此,二審判決并無不當。筆者傾向于贊成前一種觀點:即在這一類情況下,二審法院不應該置一審判決時的證據情況于不顧,而作出維持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是人民法院適用撤銷判決的第2項法定條件。對行政復議機關來說,適用撤銷決定還須加上“適用規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錯誤”的措辭。如果說“主要證據不足”解決的是“事實根據”問題,那么“適用法律、法規錯誤”則解決的是“法律準繩”問題。所謂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是指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處罰和其他具體行政行為時適用了不應適用的法律、法規,或錯誤地適用了法律、法規中的具體條款。它主要有以下兩種表現形式:

1.適用法律法規類別錯誤。具體表現在;(1)應適用甲法而適用了乙法。如某市工商局將個體戶錢某生產的藥物化妝品“還童露”誤作藥品,適用了《商標法實施細則》第4條“藥品必須使用注冊商標”以及《藥品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其予以處罰。(2)適用了無權適用的法律、法規。如某市城市規劃管理處對郊區某村民適和《土地管理法》予以處罰。(3)應同時適用數個法律、法規,但卻沒有全部適用。(4)適用了與法律或其他上一層次規范性文件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5)適用了尚未生效或已經失效的法律、法規。

2.適用法律、法規條款錯誤。具體表現在:(1)應適用甲條而適用了乙條。如某公民故意砸碎路燈三個,公安機關應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5條的“妨害社會管理秩序”予以處罰,但卻錯誤地適用了第23條“故意損害公私財物”予以處罰。(2)應適用一法數條而只適用了一法一條或部分條款。(3)理解特定法條錯誤。

三、違反法定程序

“違反法定程度”是人民法院適用撤銷判決的第3項法定條件,也是我國立法史上的一個創舉。它對于保護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政效率,提高行政程序法在整個行政法中的地位,加快我國行政程序立法的進程,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執法和司法部門,在如何掌握“違反法定程序”的標準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分歧。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行政程序違法、實體處罰合法的,不應判決撤銷,可在判決書中或在司法建議書中要求行政機關改正,只有程序和實體都違法的,才應判決撤銷。

其二,行政程序嚴重違法,可能、已經或足以侵犯相對一方合法權益的,應當判決撤銷;而對輕微違反法定程序的,則不應判決撤銷,可要求行政機關改正。

其三,只要違反了法定程序,不論輕重與否,也不論是否已侵犯了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均應判決撤銷。

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明顯與《行政訴訟法》的立法原意相悖,似應不予采納。第二種觀點看似全面、完善,但它既對《行政訴訟法》關于“違反法定程序”的規定附加了條件,因而不完全符合立法原意;同時也給執法和司法實踐中如何掌握“嚴重違反”與“輕微違反”、“可能侵犯”與“已經侵犯”的界限帶來相當困難。只有第三種觀點既與立法原意完全吻合,也便于實際操作和施行,因而顯然是正確的。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行政復議條例》考慮到行政復議自身的特殊性,對違反法定程序采取了比行政訴訟法寬松一些的規定。具體表“具體行政行為有程序上不足的”,復議機關可以“決定被申請人補正”,而無須撤銷;只有具體行政行為“違反法定程序影響申請人合法權益的”,復議機關才應當予以撤銷。這在某種程序上反映了行政訴訟中的撤銷判決與行政復議中的撤銷決定之間的差異。

在對行政處罰是否違反法定程序進行審查時,應著重把握下列四個方面:(1)要審查法定步驟。如行政拘留是否經有權機關批準。(2)要審查法定順序。如是否先取證后處罰(3)要審查法定形式。如是否制作了書面的處罰決定書。(4)要審查法定期間。如治安管理處罰是否超過了6個月的追訴期限。此外,還應注意區別法律、法規中關于行政處罰的任意性程序和內部性程序的規定。前者對處罰機關沒有絕對的約束力;后者對相對一方的權益不產生影響。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4條第4項關于將裁決書交給被裁決人所在單位和常住地公安派出所的規定即屬內部性程序。

四、超越職權

“越權無效”是世界各國行政法和行政訴訟制度所確認的共同原則,也是我國《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條例》所規定的適用撤銷判決或決定的第4項法定條件。由于各國行政法治模式的不同,決定了其越權的內涵和外延也有較大差別。英國的行政越權主要是指行政機關超越議會法的的授權范圍和濫用職權。根據英國法院的判例,它包括違反自然公正原則、實體上的超權、程序上的越權等內容。美國的行政越權是指行政機關超越法律規定的管理范圍、權力和限度,或行使了根本不屬于行政機關的權限。

我國學術界雖然對超越職權的概念尚缺乏一致表述,但對其基本內涵在看法上并無太大分歧,一般認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個人超越了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權限范圍行使職權。超越職權是一種實體上作為形式的違法行政行為。其主要特點是,不論行為主體主觀上是出于故意還是過失,行為動機、目的是否合法、正當,只要行為客觀上超越了法定權限即構成。超越職權有下列表現形式:

1、行政機關之間的縱向越權行為。它大多表現為下級行政機關行使了上級行政機關的職權。如根據《藥品管理法》第54條規定,衛生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機關決定”;但對“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處以停產、停業整頓7天以上或者吊銷《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處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省級或省級以下衛生行政部門如果自行作出了上述處罰決定,即屬超越職權。但上級行政機關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或工作需要授權下級行政機關代行某項職權的不屬此列。縱向越權有時還表現為上級行政機關超越行使了法律、法規明確授予下級行政機關的職權。如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第l款規定,治安處罰由縣級公安機關裁決。省級公安機關如果自行作出治安處罰,亦屬超越職權。

2.行政機關之間的橫向越權行為。它既表現為同一地域的甲行政機關超越了乙行政機關的職權,如稅務機關強制吊銷了不依法納稅者的營業執照;也表現為不同地域的此地行政機關超越了彼地行政機關的職權。如此地工商局強行要求彼地某企業停業整頓。前者多發生于權限交叉、職能管轄范圍模糊的行政機關之間;后者多發生于相鄰地區、有爭議地區或地域管轄劃分不明確的地區的行政機關之間。

3.行政機關違法行使了其他國家機關的職權。如某縣土地管理局自己強行拆除了某農民的違章建房,即屬違法行使了該縣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權。

4.其他行政主體超越法律法規授權或行政機關委托范圍的越權行為。如根據《食品衛生法》第37條規定:“吊銷衛生許可證或者罰款5000元以上的,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某縣衛生監督機構對某食品廠自行決定罰款1萬元,即屬越權行為。

人民法院和復議機關對超越職權的行政處罰應著重從兩個方面進行審查:首先,要對實施處罰的主體資格實施審查,看其是否屬合法成立、能獨立對外行使職權的行政機關或經法律法規授權或經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個人。凡已被撤銷或合并的行政機關,任職前或免職后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未被授權或委托的行政機關的派出機關,行政機關的內部職能機構以及其他未被授權或委托,或授權、委托已經過期的組織或個人,均屬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其所實施的行政處罰無效,依法應予撤銷。其次,應對合法的行政主體是否有權實施某項行政處罰進行審查。凡實施上述縱向越權、橫向越權、超越其他國家機關權限、超過授權或委托范圍實施行政處罰的,均屬無效處罰,依法應予撤銷。

人民法院和復議機關在對行政處罰是否超越職權進行審查時,應注意分清“職能管轄”與“職務協助”的界限。“職務協助”是基于有“職能管轄權”的行政機關的請求而發生的,其目的是為了保證行政處罰得到迅速有效的實施。職務協助既可以發生在同一地域的不同行政機關之間,如根據《海關法》第7條規定:“海關執行職務受到抗拒時,執行有關任務的公安機關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應當予以協助”;也可以發生在不同地域的行政機關之間,如甲地公安機關請求乙地公安機關協助執行行政拘留。進行職務協助的行政機關只是為了幫助而非代替有職能管轄權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它本身既無權利也無義務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處罰;因此,正確實施職務協助行為不會導致超越職權。

五、濫用職權

“濫用職權”是世界各國司法機關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我國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撤銷判決的最后一項法定條件。如果說規定前4項標準是為了對羈束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那么規定第5項標準則是為了對自由裁量行政行為進行合理性審查。因此可以說,“濫用職權”在5項標準中是彈性最大、也最難把握的一個概念,以至于世界各國一般都只對其內涵有一個輪廓性的描述,而難以下一個精確的定義,從所掌握的情況來看,也許澳大利亞的《司法審查法》(1977年)對“濫用職權”法定情形的規定更為全面和系統:“(1)在行使權力時考慮了不相關因素;(2)在行使權力時沒有考慮相關因素;(3)行使權力追求的是授權法授權目的之外的目的;(4)行使自由裁量權時存在惡意;(5)行使應獨立行使的自由裁量權時接受了他人的指示或指令;(6)依據法規或政策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沒有考慮具體情況,(7)權力運用得太不合理,以致沒有一個理智的人會這樣行使權力;(8)行使權力的方式導致權力行使結果的不確定狀態;(9)其他方式的權力濫用”。

我國的“濫用職權”作為5項法定審查標準之一,既有與西方國家這一概念相一致的共性方面,也有與我國法律規定相適應的個性方面。具體來說,它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雖然在形式上合法,但在實質上卻不符合法律的目的、精神和原則。它與超越職權的本質區別在于:濫用職權形式上合法,而超越職權則形式上違法。有人認為,濫用職權的行為只能是出于主觀故意,而不能出自主觀過失。筆者不同意這種絕對的判斷。

濫用職權的表現形式,除上面所說的沒有考慮應當考慮的因素之外,還有下列情況:

1.動機不良,目的不當。通常表現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行政處罰的動機和目的不是為了社會利益和公共利益,而是為了團體利益或個人利益。如假公濟私、打擊報復行使處罰權的均屬此列。

2.考慮了不應當考慮的因素。具體表現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實施處罰時考慮的因素與法律的原則和精神大相徑庭,甚至南轅北撤,并因此影響了法律的嚴格實施。如公民3人聚眾打架斗毆,縣公安局將其中2個行政拘留15天,而對其中一縣級勞動模范則僅給予警告處罰,此即屬考慮了不應當考慮的因素。

3.獨斷專橫。指處罰權的行使受個人非理智的情緒所左右,以極其粗暴的態度對待被處罰人,并因此而損害了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

4.反復無常。指實施行政處罰標準不一,寬嚴失度,并因此損害了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

5.故意拖延。指在法律、法規未規定法定期限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故意拖延作出某些程序上的行為,損害了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如行政機關故意拖延告知相對一方行使訴權或復議權,致使超出復議或起訴期限。

6.不當委托。指未根據客觀實際和工作需要將處罰權委托給適格的組織或個人行使,導致委托非人,并因此損害了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

由于法院和復議機關對濫用職權行為的審查是合理性審查而非合法性審查,是法院和復議機關以自由裁量來審查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行為,這就決定了司法實踐中確認濫用職權行為有相當困難,也帶有很大的主觀色彩;因此,還需在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濫用職權行為的具體判斷標準和撤銷條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更有效地指導司法實踐。

可以見得,實際上對于未成年人行政處罰生效能撤銷嗎?這個問題上面已經有了很好的答案,只要公安機關程序正當的情況下,是不可以撤銷的,但是可以轉變為一些口頭的批評教育,這顯然比拘留要輕微的多的,另外小編要提醒您,一定要管住孩子,另外有條件可以為孩子請各律師。


2020未成年人保護法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嗎?以后還能查到嗎?

未成年人在高速公路上被撞,高速公路承擔怎樣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曹偉

曹偉

執業證號:

11101202010224133

北京市京徽律師事務所

簡介:

曹偉律師,畢業于西北政法大學,曾供職于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現為北京市京徽律師事務所爭議解決部合伙人、專家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北京市律師協會會員。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曹偉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临西县| 定安县| 永康市| 沈丘县| 兴海县| 邢台县| 调兵山市| 乌兰察布市| 沁阳市| 喀喇| 嘉鱼县| 蒲江县| 土默特左旗| 嘉黎县| 云霄县| 叶城县| 波密县| 沛县| 广灵县| 仁寿县| 华坪县| 凤城市| 武穴市| 库车县| 华安县| 铜山县| 渝北区| 北流市| 深泽县| 商都县| 织金县| 万全县| 南木林县| 册亨县| 大石桥市| 昭通市| 临汾市| 会昌县| 林州市| 墨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