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觀過錯是哪些?
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不但不 不履行搶救傷者的義務,還妄圖以逃跑行為來逃避責任,從而導致傷者的死亡,對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管過錯到底應該如何判斷呢?下面,律霸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目前國內刑法學界對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過形式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一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由故意構成,不能由過失構成。該觀點認為肇事人將他人撞傷后,這一行為導致產生救助被害人的法律責任,因逃跑而不履行此義務便構成了刑法上的不作為,逃跑時置被害人的死活于不顧,使得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時救助死亡,肇事人對死亡結果持放任心態是肯定的,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不作為的故意犯罪。
一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限于過失致人死亡的情形。該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情節加重犯的加重情節,如果該情節本身具有故意殺人性質,豈不出現嚴重的故意犯罪反而成為性質相對很輕的犯罪的加重處罰情節,這顯然不合理。
還有的觀點認為肇事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態度可能是過失也可能是故意。該觀點認為從立法原意來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規定是以情節加重犯的形式出現的,立法者認為其罪過形式應與前兩個罪刑階段一樣,仍屬于過失。
而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為人,在主觀上持兩種心態。一種是行為人在交通肇事致被害人重傷的情況下,誤以為被害人已經死亡而逃逸,從而導致了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這種情形屬于過失。另一種是行為人明知交通肇事致被害人重傷,但對其死活放任不管甚至希望被害人死亡,從而導致了被害人死亡結果的出現。此時,行為人主觀上的心理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由先前的過失轉化為間接故意或者直接故意。
因此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中逃逸人對死亡的心理態度可能包括希望和放任的態度,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但這并不是說逃逸致人死亡能夠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情形,能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情形不能包括在本條文內。正如王作富教授指出,行為人對逃逸結果持放任態度,不一定改變交通肇事罪整體的過失性質,但也不否認這種不作為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只是不能據此認定行為人放任被害人死亡的,就構成故意殺人罪。在有些情況下即使肇事人對逃逸致人死亡持希望或放任態度,但僅憑此還不足以成立故意殺人罪,還需要有其他原則限制,比如主客觀相一致原則、判斷不作為構成犯罪的等值原則以及排他性支配原則等等。這種過分依賴行為人主觀方面的動機或對結果持放任態度的情況來判定行為的性質的方法并不可靠。有日本學者指出,即使在有殺人故意,但沒有成立殺人罪的足夠義務的情況下,要以保護責任者遺棄罪從輕處罰。應該說這為日本學者強調即使主觀上具備殺人罪中的主觀條件還不足以成立殺人罪的觀點是正確的
在交通事故發生有,不要妄想逃避責任,應該以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爭取獲得被害人家屬的原諒,這才是應該做的,如果您還想了解交通事故的其他內容,請登錄律霸官方網站,我們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
交通事故逃逸的認定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有什么處罰?
交通事故逃逸責任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林立德律師,法學學士,執業于海南省大型綜合性律師事務所---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具有多年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始終認為律師維護的不是公平正義,而是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專注于刑事辯護、建筑工程、合同糾紛、婚姻家庭、勞動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等領域。執業以來成功辦理多起刑事案件、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非訴案件,兼任海口鑫偉昌貿易公司、海南省財政廳等公司及政府部門的常年法律顧問。扎實的法律功底、清晰的辦案思路和一絲不茍的辦案態度為業內和當事人一致認可。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違規罰款收取的滯納金會超過本金嗎
2020-11-20機票退票費如何認定
2021-02-18農村個人私自售賣煙花爆竹怎么處罰
2020-11-26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
2021-01-04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呢?
2020-12-19對方不領法院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0-11-14監外執行有哪些適用條件,監外執行如何實施
2020-12-13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我該怎么辦
2020-11-14贈與財產是否要交稅
2021-01-30訂婚后女方不想結婚男方能否搶婚
2021-03-23什么情況下應該賠償勞動者損失
2020-11-08吵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的證據嗎
2020-12-16解除合同存在欺詐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13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預售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2-20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不可以對肇事方進行追償
2021-02-21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