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領機動車自用,對于機動車所有人來說,其財產權被侵犯;對于冒領人來說,其主觀是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對于被騙人來說,冒領人的行為是欺詐。那么冒領人究竟構成何罪呢?律霸為您具體分析。
案情:劉某在某超市購物時,聽到超市老板饒某告知其妻子余某,他在超市門口撿到一把車鑰匙,等待失主來認領。劉某冒充失主前往收銀臺詢問,余某誤以為劉某是失主,將車鑰匙交給劉某。劉某用車鑰匙將停放在超市門口的一輛面包車開走,并用于個人工作、生活出行。兩個月后,被車主楊某發現。
分歧意見:對于劉某的行為如何定性,存在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劉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理由是:劉某主觀上不具有非法占有該面包車的故意,僅將該車用于個人工作、生活出行,沒有造成車輛丟失,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第10條關于偷開他人機動車入刑的三種情形,應認定為一般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劉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理由是:劉某偷開他人車輛,長時間使用,且沒有歸還的意思表示,造成了車主對該車的“失控”,應構成盜竊罪。
第三種意見認為,劉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理由是:劉某冒充失主騙得車鑰匙并將車輛非法占為己有,應認定為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構成詐騙罪。
評析: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區分偷開機動車“違法”與“犯罪”的界限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是否造成法定的后果。《解釋》第10條的立法目的是調整、規制不具有非法占有故意的偷開機動車的行為,對偷開行為出現法定后果的才定罪量刑。而本案中,劉某聽到店主夫婦對話后,騙領車鑰匙,將車占為己有,其不是《解釋》第10條規定的偷開機動車的情形,而且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應根據其具體犯罪手段直接適用刑法的相關規定。
區分盜竊罪與詐騙罪的關鍵在于,犯罪手段究竟是具有“秘密性”還是“欺騙性”。車鑰匙是獲得機動車控制權的關鍵,非法取得車鑰匙的具體手段決定了犯罪行為的性質。劉某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導致店主夫婦陷入錯誤認識而自愿交予車鑰匙,非法取得了該車的實際控制權,該行為應認定為詐騙。
劉某騙取并占有面包車的行為侵害了楊某對該車的合法所有權,客觀上造成了楊某對該車的“失控”。筆者認為,只要機動車脫離了所有權人的實際控制,無論行為人是否辦理機動車權屬變更登記,都應認定為犯罪既遂。
盜竊罪和詐騙罪的有何區別
信用卡被盜刷相關案例分析
撿到信用卡在ATM機上使用是什么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權人是否可以使用質押物
2021-03-10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裝修合同逾期多久解除合同
2021-01-13無償償幫工受傷的責任誰承擔
2020-12-11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購房定金交多少
2021-01-15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競業限制名字簽錯有效力嗎
2020-12-20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0-12-19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兒童車禍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04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2021-03-24保險條款并非“霸王條款”
2020-12-18司機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判賠
2021-02-24保險理賠需要出示哪些材料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