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定精神病人行為能力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為無訴訟能力。
2、控告人、檢舉人、證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實的證言,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缺乏對客觀事實的理解力或判斷力的,為無作證能力。
3、被鑒定人是女性,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權遭到侵害時,對自身所受的侵害或嚴重后果缺乏實質理解能力的,為無自我防衛能力。
4、被鑒定人在服刑、勞動教養或者被裁決受治安處罰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其無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為無服刑、受勞動教養能力或者無受處罰能力。
在當時醫學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對精神病的判斷往往局限于這樣的觀念:精神病人就是指完全喪失了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人,否則,就不是精神病人。因此,不認為精神病人與正常人之間存在一種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然而,科學的發展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簡單地把精神病人劃分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者和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者是不科學的。
刑事責任能力和刑事訴訟行為能力是性質不同的兩個概念,其功能也不相同,不應簡單的以責任能力鑒定代替訴訟行為能力鑒定。刑事被告人的訴訟行為能力,是指被告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在刑事訴訟中所處的法律地位,并在意識力和意志力的支配下自覺地行使法律賦予的訴訟權利和其他訴訟行為的能力。他主要受由感知、記憶和表述等三種具體能力所構成。受精神疾病的影響,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會不同程度的遭受損害。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不影響其承擔刑事責任的實體問題,而僅影響如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程序問題。當其在訴訟階段被判定為限制訴訟行為能力時,應視案件的具體情況而決定訴訟程序進行與否:無須憑借被告人供述,已有充分確實的證據證明案件事實的,可以繼續進行訴訟;沒有其他充分確實的證據,而有賴被告人供述證實案件事實的,應中止訴訟,并待條件具備時恢復訴訟。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精神病人是沒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所以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或者是醫療機構應當把對方控制在自己的活動范圍之內,這樣就可以減少其他人受傷的幾率,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需要找律師咨詢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處置抵押物犯罪嗎
2021-01-06父親去世了債務怎么辦
2021-01-21女子穿拖鞋駕車致死亡獲刑6年,被判刑后是否可免除民事賠償
2021-02-24判過刑的又醉駕算是累犯嗎
2020-11-12中止探望權程序有哪些
2021-01-18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尋找債務人及其財產線索的方法
2021-02-13商業銀行是企業法人嗎
2021-03-20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公司倒閉法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05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企業停產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1-17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