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間銷售簽訂合同
2004年9月5日,陳某與泰州某貿易公司(maoyigongsi)(下稱貿易公司(maoyigongsi))訂立居間銷售合同一份,約定:陳某為貿易公司介紹銷售瀝青,成交后貿易公司不得自己和用戶直接聯系業務,該用戶以后所用的貿易公司的瀝青全屬陳某的業務;貿易公司以陳某促成的交易量每噸給付20元的報酬給陳某,另按每噸5元給付陳某交易應酬等費用,超價部分全部給陳某,貿易公司在成交之日付清報酬;貿易公司如隱瞞成交量,則按隱瞞銷售額的50%向陳某支付違約金;貿易公司如拖延支付報酬給陳某,則按日10%向陳某支付違約金。合同訂立當日至同年10月26日期間,貿易公司與海安某工程公司(下稱工程公司)發生總業務量為872.34噸的瀝青買賣業務。此間,貿易的法定代表人牛某曾于9月14日、9月15日通過向陳某銀行卡存款的方式分別給付陳某23000元、4552元。2004年12月30日,牛某向陳某出具承諾書一份,該承諾書載有:茲有陳某所合作做了工程公司瀝青業務,以后分手,我本人沒有業務往來(貿易公司)。陳某在該承諾書上加注"結帳至9月22日"。
訴辯雙方各執一詞
2005年6月7日,陳某以貿易公司隱瞞成交量、拒付居間費,構成違約為由,向海安縣法院提起訴訟稱:我介紹貿易公司與工程公司達成銷售瀝青的業務,貿易公司僅向我履行了至2004年9月23日的義務。后貿易公司違約,直接向工程公司銷售瀝青,隱瞞成交量并拒付居間費。請求判令貿易公司給付我居間費18292.40元、支付違約金499121.20元。陳某對訴訟標的額的計算方法是:2004年9月27日至同年10月26日期間,貿易公司與工程公司實際交易522.64噸,按此前結算居間報酬的標準每噸35元(其中10元系超價部分)計算,貿易公司應支付居間報酬18292.40元;貿易公司隱瞞交易量522.64噸、拒付相應居間費所應支付的違約金,系按該部分瀝青的同期市場價每噸1910元所計算的銷售額的50%得出。陳某不主張延遲支付居間報酬按日10%計算的違約金。
貿易公司則辯稱:雙方簽訂的居間銷售合同顯失公平,我公司存在重大誤解,應予撤銷。它只保證了陳某的利益,而對投入大量資本的我公司利益只字未提,甚至有我公司貼本給陳某的情況發生。我公司與工程公司之間的業務,不是陳某居間介紹發生的,雙方合作所做的該單位業務報酬已在2004年12月30日結清。我公司沒有公開但也沒有隱瞞與工程公司之間的業務量,不存在拖延支付原告報酬的情況。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太高,僅應是居間費而不是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延期付款的違約金也應比照銀行利息確定。請求駁回陳某的訴訟請求。
是否違約各自舉證
審理中,雙方當事人圍繞"貿易公司向工程公司銷售瀝青的業務是否是陳某居間介紹所發生,貿易公司是否違約隱瞞了成交量及向陳某拒付居間費"這一爭議焦點,分別進行了舉證。陳某以居間銷售合同、牛某的承諾書及申請法院調取的工程公司關于其與貿易公司發生瀝青買賣交易的證明等證據,證明自己的訴訟主張。陳某另提供了證人的書面證言,并申請證人出庭作證,證明牛某出具承諾書的有關事實。貿易公司則提供了向其銷售瀝青的南通某公司的證明、增值稅發票及自己向工程公司開具的增值稅發票,證明自己購、銷瀝青的差價每噸僅為10元,而陳某依據合同應得的居間費最低每噸為20元,進而證明工程公司的業務并非是陳某居間介紹發生。貿易公司另提供了2份銀行卡存款回單,證明其與陳某結清了帳目。
對此,法院認定:綜合居間銷售合同、牛某的承諾書、工程公司的證明及證人證言,應認定貿易公司與工程公司之間的瀝青銷售業務系陳某居間介紹而發生,貿易公司僅與陳某結算了至2004年9月23日前的居間報酬,其余的居間報酬尚未結算。牛某于2004年12月30日出具的承諾書及貿易公司購、銷瀝青部分業務的發票、2份銀行卡存款回單,不足以推翻陳某所提供的上述證據的證明效力及其所證明的案件事實。
酌情確定違約金額
海安縣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貿易公司在原告陳某居間介紹與客戶發生瀝青買賣業務后,依據合同雖需向原告支付報酬,但是否實際向原告所介紹的客戶銷售瀝青以及銷售瀝青的基礎價格的確定,決定權均在被告,被告完全可在決定是否交易以及按怎樣的基礎價格進行交易時,考慮自己的合同利益。據此,認定雙方之間訂立的居間銷售合同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雙方也已部分履行該合同的義務。故應認定合法有效,訂立、履行該合同并不違反被告的意思,且并不必然會給被告造成較大的損失、進而導致顯失公平。原告居間介紹貿易公司與工程公司發生業務后,被告未將其繼續與工程公司發生數筆買賣業務的情況告知原告、未按合同約定向原告繼續支付報酬,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但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違約所造成的損失時,法院或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減少。合同中約定的被告隱瞞繼續與客戶交易所應支付的違約金,及被告在隱瞞繼續與工程公司交易期間因延遲支付居間報酬而應支付的違約金,均屬于對被告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出現違約行為時進行懲罰及對原告所受損失進行補償的措施,二者不應重復計算,且被告所應支付的違約金總額應與原告因被告違約所受的損失相當。雙方在居間合同中約定的上述違約金明顯過分高于原告因被告不履行合同所造成的居間報酬損失。被告認為雙方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法院采納該抗辯意見,并參照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居間報酬的30%確定被告向原告所應支付的違約金的數額。2005年11月18日,海安縣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26條、第107條、第114條等規定,判決貿易公司向陳某給付居間報酬費13066元,支付違約金3919.80元。
正確理解"過分高于"
本案涉及到對違約金進行的國家干預。應該說,任何違約金一經約定,都是有效的,法官、仲裁庭無權宣告違約金條款無效,否則無異是對當事人自由意志的侵犯,不符合同自由原則。但對違約金進行國家干預是必要的,據合同法114條第2款的規定,條件有二:一是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或低于造成的損失的,二是必須要當事人請求,法院或仲裁庭無權徑自作出調整。這里需要注意合同法的表述,當約定違約金低于損失時,調整的條件較為寬松,也就是說,此時只要當事人提出請求一般就可獲得調整,而于高于損失情況,除非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否則一般不予調整。何為過分高于損失呢?法律尚未規定,但最高法院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司法解釋中規定了以不超過違約造成的損失的30%作為認定違約金是否過分高于損失的標準,可以作為處理類似問題時調整違約金的依據。之所以作此種規定,原因在與違約金條款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產物,它約定于違約之前,它與違約后造成的實際損失不可能一致,本屬正常;加之我國合同法規定的違約金主要是補償性違約金,故除非過分高于,否則一般不予調整,這是為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其調整必須有當事人自己作出申請。還需要指出的是,調整的標準是"造成的損失",根據合同法113條的規定,應該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使得違約責任的承擔達到如同合同就像完全被履行時一樣,即就像沒有發生違約行為一樣。
本案中,法院在綜合考量案情的基礎上,作出了如上判決,顯然是依法有據的。被告貿易公司在簽訂合同過程中,約定的按銷售額50%及按延遲支付居間報酬日10%計算的違約金,都對其非常不利,如果不是法院作出了調整,后果難以想像。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朋友之間合伙做生意,必須知道以下法律注意事項
2021-03-03合伙企業與注冊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6減刑和假釋的最新規定
2020-12-25婚姻關系可以通過什么途徑解除
2021-01-28侵權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1-01-12異地發生交通事故如何索賠,異地交通事故索賠注意什么
2020-12-04離婚法院第一次調解需要律師嗎
2021-02-04無效合同內部分承諾是否有效
2020-11-21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投保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2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
2020-11-17軍人傷亡附加保險標準
2021-03-08不給臨時工買保險合法嗎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