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162條規定: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本罪的立案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造成債權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1997年刑法第162條第2款規定:
1、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
2、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
3、在未清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
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口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是否“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是判斷是否立案追究的重要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司、企業解散或破產的,由清算組代表公司、企業對外進行民事活動,同時,公司、企業財產應按以下順序進行分配清算費用: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稅款;公司債務;股東分配。因此,只要公司、企業違反上述規定,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錄或者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的,必然侵犯國家對公司、企業解散、破產的清算管理制度和債權人、其他人的合法權益。
所謂隱醫財產,是指將公司、企業財產予以轉移、隱藏的行為。
所謂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是指公司、企業在制作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時,故意采取隱瞞或者欺騙等方法,對資產負債或者財產清單進行虛報,以達到逃避公司、企業債務的目的。
所謂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是指在清算過程中,違反法律規定,在清償債務前,將公司、企業的財產予以分配。如果沒有嚴重損害債權人或其他人利益的,即給債權人或者其他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未達到10萬元以上的,則不構成犯罪,不能立案追究,可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04條的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二、本罪的構成
妨害清算罪,是指在公司、企業清算時,隱匿公司、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本罪的主要特征:
1、本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有進行清算的公司、企業才能構成本罪的主體。本罪承擔刑事責任的對象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公司、企業清算期間,由清算組代表公司、企業,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主要是由清算組的成員所為的,因此,本罪處罰的對象主要是清算組織的成員。
2、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由故意構成,即明知隱匿公司、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算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等行為會損害債權人等的利益,而故意實施。過失不構成本罪。
3、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公司、企業的清算管理制度和債權人和其他人的合法權益。
4、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公司、企業清算時,隱匿公司、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
本罪必須發生在公司、企業清算過程中。所謂公司、企業清算,是指因公司、企業解散或者破產,法律規定公司、企業應當清理公司、企業的債權、債務的活動。公司、企業清算主要發生在兩種情況下:
(1)公司、企業的解散,它是根據公司、企業的章程規定或者法律規定的條件,公司、企業決定停止對外經營活動,使其法人資格消失的行為。
(2)公司、企業破產,根據公司法、企業破產法、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司、企業因不能清償到期的債務,被依法宣告破產的,應由人民法院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組織股東、有關機關及有關專業人員組成清算組,對公司、企業進行破產清算。由于公司、企業清算直接關系到債權人及其他人的利益,因而公司法和企業破產法、民事訴訟法對清算組的組成與活動都作了嚴格規定。只有實事求是地做好清算工作,理清公司、企業的債權債務關系,依法處理公司、企業的財產,才能減少和避免糾紛,維護正常穩定的經濟秩序。
三、本罪的認定
1、注意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構成本罪,不僅要求行為人實施了隱匿公司、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的行為,而且只有當這種行為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時,才構成犯罪。未達到法定的危害程度,則不構成犯罪。由此可見,給債權人和其他人造成損害的大小是決定是否立案的重要指標。應當注意,這里的損失是指直接經濟損失,不包括間接經濟損失。
2、本罪與侵占罪的界限。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1)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公司、企業的清算管理制度和債權人和其他人的合法權益,后者侵犯的客體是公司、企業的財物所有權。(2)客觀方面表現不同。前者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公司、企業清算時,隱匿公司、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后者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務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企業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3)犯罪主體不同c前者是特殊主體,即依法進行清算的公司、企業。后者則是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
四、法條及司法解釋
[刑法條文]:
第一百六十二條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相關法律]:
《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公司在合并、分立、減少注冊資本或者進行清算時,不按照本法規定通知或者公告債權人的,責令改正,對公司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公司在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的,責令改正,對公司處以隱匿財產或者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金額二%以上5%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五、妨害清算案(刑法第162條)
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造成債權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以上就是全部相關內容了,如果有需要法律幫助的,或者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識的,可以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不破租賃原則的適用條件
2021-01-30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0-12-30搶注域名算侵權嗎
2021-01-11屬于交通事故工傷的情形都有哪些
2020-12-03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離婚時的小孩撫養權怎么判
2020-12-26訴訟保全可以查封到期債權嗎
2020-12-17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勞動仲裁委查檔案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1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勞動局的職責是什么
2021-02-09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