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的程序
逮捕是國家司法機關所采取的、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剝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1.目前在我國只有檢察院和法院享有批捕權:對于任何公民的逮捕,除法院決定逮捕的以外,必須經檢察院批準。
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準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于重大案件的討論。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2.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逮捕的人員不得少于2人,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并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蓋章)或按手印。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3日以內,提請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7日以內,做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
3.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提請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批準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在24小時之內進行訊問。對于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應當變更強制措施或者立即釋放。立即釋放的,應當發給釋放證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在24小時以內將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所在單位。不便通知的,應將不通知的原因在案卷中注明。
4.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逮捕時,應當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從而保證逮捕任務的順利完成。
5.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后,應當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對于批準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不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彩禮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1-03-18有限公司章程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4外商投資包括哪些情形
2021-03-18知識產權與債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0-11-13公司注銷商標是否無效
2020-11-12經偵大隊的傳喚方式
2021-03-20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中止探望權如何恢復
2020-11-26哪些情況下可以中止行使探望權
2020-12-29法律如何判定扶養關系
2021-01-22贍養父母是憲法規定的義務嗎
2021-03-05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療費證據
2021-01-15申請執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商場摔傷當時未舉報的隱患有哪些
2020-12-01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兼職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書
2020-11-15勞動關系申請工傷要多久出結果
2021-02-28哪些項目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是什么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