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方自行協商;
2、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處理申請;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其中當事人既向衛生行政申請處理,又向法院提起訴訟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終止受理。
發生醫療事故后的處理程序:
根據《條例》的有關規定,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患者或其家屬有權提起技術鑒定。根據鑒定提起時間、原因以及受理機構的不同,可以將鑒定分為首次鑒定和再次鑒定。
首次鑒定由各區縣醫學會負責組織,所有轄區內的各級醫療機構中的事件均在本區縣內進行鑒定。當事人對首次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鑒定結論15日內向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再次鑒定由市醫學會負責組織。
相關知識:
什么是行政不作為
就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有積極實施行政行為的職責和義務,應當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職責的狀態。認為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未履行具體的法定作為義務,并且在程序上沒有明確意思表示的行政行為。所謂行政中的“不作為”行為,是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符合條件的申請,行政機關依法應該實施某種行為或履行某種法定職責,而行政機關無正當理由卻拒絕作為的行政違法行為,亦稱“不作為違法”或“消極違法”行為。
行政不作為成立條件
行政不作為的成立是否需要由相對方的請求為條件,也就是說,是否只有在相對方請求,而行政主體不履行法定義務時,才構成行政不作為;當行政相對方未請求時,行政主體的不作為可否視為行政不作為。從理論上說,行政主體的職責既然是法定的,行政主體就應嚴格依法履行,而不應以相對方是否申請為條件;然而在實踐中,行政主體職責的履行往往指向特定相對方權益的保護,存在著相對方未請求行政主體也知悉的可能,此時,相對方是否提出申請,不影響行政主體對相對方法定義務的履行。如當某公民遭受歹徒搶劫時被治安民警看見,此時,即使該公民未向該民警申請保護,該民警也應當履行保護職責。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相對方不申請,行政主體不可能知悉,也就不可能履行法定職責。此時,相對方是否申請決定了行政不作為的成立。因此,不能在原則意義上將相對方的申請一般地作為行政不作為成立的必要條件,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因此,受害者要盡可能的收集相關的有利證據,才能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什么是要約,什么是要約邀請?
2020-11-08環境污染罪屬于刑事嗎
2020-11-21行政訴訟怎樣才能立案
2021-01-27個體診所助理醫師獨立執業如何處罰
2021-01-13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2020-12-30夫妻離婚后房屋能否贈予對方
2021-02-16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有哪些不同?
2020-11-08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試用期職工患病企業怎么辦
2020-12-13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在公司交的保險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27劃撥土地轉讓時補交土地出讓金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08外嫁女在夫家享受了拆遷補償,還能享受娘家的拆遷補償嗎
2021-03-08公房拆遷可以繼承嗎
2021-03-08廣州"三舊"改造拉升周邊一二手樓價
2021-02-15宅基地動遷子女有份嗎
2021-03-21